首頁 > 技巧
漂相的原因,但事實上看漂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總體上看來,提竿無魚一般有以下3種原因導致。
1.錯失提竿良機
魚吃鉤太狡猾都容易錯失提竿時機,這種情況就拿鯉魚來說,鯉魚就餌的時候,魚線,此時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時機,或早或晚都會影響結果。
假如第一次提竿時機錯過了,這時最好就不要動竿了,否則會驚跑窩中之魚。過一會兒,該魚很有可能還會回來進行反復試探,直到確定無危險后才會再去吞食魚餌。這時反饋到浮漂的信號是輕微點動然后緩慢下沉,最后回升,要在下沉兩秒左右提竿,等到浮漂回升說明鯉魚已經吐鉤了,再提竿肯定落空。
2.揚竿角度有誤
起竿、揚竿的瞬間能否中魚與角度高低有直接關系。倘若提竿的角度產生了偏差,也會導致剛上鉤的魚脫鉤。其中道理再簡單不過了,角度把握得準確無誤,中鉤的幾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水是在不間斷地運動著,只不過是看上去相對較平穩罷了。
在主線就形成了一個斜角。
在這種情形之下,魚若咬鉤,應該如何提竿呢?釣友們可能經常會看見這樣一幕:魚訊傳來,某釣友一個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揚。這種不考慮角度的操竿方式,頂多只能挑起風線和一部分水線而已,大部分水線和釣組的移動卻很小,但釣組這微小的移動足以讓魚兒受驚逃跑。
正確的姿勢是不管釣線被水流沖出去多遠、與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時的方向只要正對著釣線漂移的方向,就能帶動鉤組以迅猛之勢刺中魚兒,而不是把魚兒嚇跑了。
3.釣具、釣餌都會影響上魚的成功率
比如說魚鉤用久了,會失去原有的靈敏性,穿透力亦會大打折扣。垂釣前最好檢查魚鉤的情況,如果經常使用著那只早該下崗的鈍鉤,那跑魚不可避免。另外,鉤的型號與上鉤之魚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重要的跑魚因素。
然后是子線。很多釣魚人為了提高釣小魚的靈敏度和命中率,特意留短綁鉤的子線,甚至只有3厘米左右。然而垂釣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活動,如果遇到大魚吃鉤短子線如何應付得了?眾所周知,釣鯉魚的子線長度不得小于10厘米。子線太短,魚鉤受到子線的制約,很難被吸進魚嘴。這樣就會造成魚吞鉤的深度不夠,結果就是難以命中。
說完釣具,說說釣餌。首先釣餌太硬不行,比如用面餌過軟掛不住鉤,在水中泡一會兒便會溶化,于是有的釣友圖省事,將面團搞得又干又硬,在水下浸泡幾個小時都不溶化,如此堅固的釣餌即使被魚吞進嘴里也難以中鉤,提竿當然是十提九空。
還有用嫩玉米粒釣餌,只適合鉤門寬、鉤深大的伊勢尼型大號鉤。若用小號鉤,因鉤門狹窄,一粒玉米就裝滿了,命中率極低。此外像掛蚯蚓,魚類捕食第一口咬的不一定是掛鉤的位置,而蚯蚓的頭部或者尾部,提竿必空無疑。
- 上一篇: 釣魚時防觸電的常識和預防
- 下一篇: 釣魚前必知的10大功課,新手必看
猜你喜歡
- 2018-01-03 釣大魚不能犯的六個忌諱
- 2018-01-03 根據水情巧辨魚情的技巧
- 2018-01-03 淺談被神化的臺釣技術及十個弊端
- 2018-01-03 圖解快速可卸子線8字環連接法
- 2018-01-03 四季釣魚與氣候的關系之我見
- 2018-01-03 胡說八道淺論釣技巧
- 2018-01-03 一種野釣無敵的子線及打結方法
- 2018-01-03 窩子魚星不斷但無魚咬鉤的三種情況
- 2018-01-03 想要垂釣收獲好,應知魚識水
- 2018-01-03 釣魚求遠求深,未必是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