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技巧
釣魚這事,不認真的話也就這么回事,認真的話就不一樣了,內練基本功,比如從最基本的綁鉤幫線組,調漂,打窩,拋竿,刺魚,溜魚,上魚,開餌,搓餌,拉餌,散炮,自制釣餌,面子就要靠銀子了。
今天主要聊下魚層,什么叫魚層呢,就是魚習慣待著的水層,比如我們說現在臺釣的懸墜雙鉤釣法也好,傳統釣法也好,都有個共同之處,釣底,但是釣什么底呢?是因為這兩種釣法主攻鯽鯉,鯽鯉是底層魚,而且是最廣泛的,用這個釣法釣個鰱鳙試試,基本上不現實,為啥,鰱鳙是水皮子上的魚,就愛在上水層上游,不是說釣底釣不上,幾率太小,所以說想釣魚,先要知道魚在水的哪一層,也就是魚層在哪里。
魚在哪個水層,事實上是不固定的,比如鯉魚、鯽魚屬底層魚,草魚、鰱魚、鳙魚歸于中上層魚,大體型鯽魚喜愛貼底尋食,小型鯽魚有上浮尋食習慣,這些都是由魚兒本身的生理習性所決定的;但是一旦出現氣壓變化,水層水溫變化,氣溫發生變化,請注意,水溫和氣溫不是一回事,有可能水溫變高,但是氣溫不變,也有可能水溫降低,氣溫正常,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不能混淆。
譬如氣壓變化,高低氣壓轉換之間,這種轉換人一般從溫度感應,但是魚總能比人早一步感應,相應會調整在水層覓食;再譬如,夏季只要天氣不變化,魚層的變化很少,但是在秋季魚層變化很常見,因為秋季早晚涼,中午熱,晴天熱,陰天涼,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從哪些跡象上,能看出魚層發生變化了呢?那么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大致判斷:
從截口上判斷,比如餌未下底,漂還沒有翻身就有口,一次兩次很正常,但是如果連續幾口都這樣,那就說明魚層開始上浮,需要調整底釣了,改為釣半水了。
從窩點附近的水紋來判斷,如果底釣無口,而窩點周圍的水紋相對整體水域頻繁而且浪花比較大,那初步可以判斷魚層整體上浮,可以打一陣半水試試。
從漂相上判斷,當底釣無實口時,留意調查浮漂語言是不是呈現不正常情況,比如呈現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時刻無故延伸、浮漂站立后未到釣目前呈現異常停頓感、浮漂下沉的速度顯著緩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進程中有顫動等情況,表明魚兒現已上浮;
當下雨雪前后,大風過后,升降溫前后,不用判斷都知道魚層必定發生變化了;
那么,該怎么找魚層呢?方法非常簡單,在底釣釣組不變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步減少浮漂吃鉛量并按每次5—10CM的距離下擼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頓口”語言呈現,有了實口魚也就找到了魚兒的泳層。底釣時,若因人為要素致使魚兒上浮,可自動操控魚的泳層,誘使其在底層尋食。其實,釣魚這事,認真就真的很麻煩,但是我么釣魚人,偏偏都這么認真。
- 上一篇: 新手入門,學會打好魚窩是垂釣豐獲的關鍵
- 下一篇: 魚進窩后不開口的應對辦法
猜你喜歡
- 2018-01-03 釣大魚不能犯的六個忌諱
- 2018-01-03 根據水情巧辨魚情的技巧
- 2018-01-03 淺談被神化的臺釣技術及十個弊端
- 2018-01-03 圖解快速可卸子線8字環連接法
- 2018-01-03 四季釣魚與氣候的關系之我見
- 2018-01-03 胡說八道淺論釣技巧
- 2018-01-03 一種野釣無敵的子線及打結方法
- 2018-01-03 窩子魚星不斷但無魚咬鉤的三種情況
- 2018-01-03 想要垂釣收獲好,應知魚識水
- 2018-01-03 釣魚求遠求深,未必是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