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魚有耳朵嗎?如果有的話,你知道它們的聽力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嗎?
乍一看,魚似乎沒有耳朵,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聽不到聲音。 雖然魚的頭部通常沒有可供聲音進入的開口,但它們的內耳可以通過身體接收聲音。 事實上,許多魚類在產卵、游泳和躲避捕食者時都依靠耳朵來尋找棲息地和交配。 當你考慮到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快約 4 倍時,這是有道理的,這使得魚類能夠通過聲音在相對較長的距離內快速交流。
盡管聲音在水中傳播得很快,但并非所有魚類都有很強的聽力。 事實上,魚聽到聲音的能力完全取決于其內耳的結構。 例如,內耳和充氣腔之間有連接的魚通常比其他魚有更好的聽力。 魚的聽力通常在 1,000 Hz 范圍內最好。 有些物種可以檢測到 5,000 Hz,而其他特殊物種對次聲或超聲波敏感。 相比之下,人類通常可以聽到 20 到 20,000 Hz 之間的聲音,盡管對水聲最敏感的是 400 到 2000 Hz 左右。
魚如何利用聲音來吸引和尋找配偶。 例如,雄性海軍軍官候補生會唱歌來吸引雌性,而唱著小夜曲的雌天鵝從遠方來到雄天鵝的巢中產卵。 令人費解的是,只有具有生育能力的雌性才會對這些歌曲做出反應。 科學家認為,只有育齡女性才會出現這種反應,是因為雌激素增加。 生育期的女性體內含有大量的雌激素。
人們認為,較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以增強雌性聆聽雄性高頻交配歌曲的能力。 事實上,這項研究是第一個提出許多脊椎動物,甚至人類耳朵中存在雌激素受體的原因的研究之一。 會唱歌的雄性見習官魚。 魚類如何利用聲音的另一個例子來自一項研究。
該研究使用不同棲息地類型的錄音來觀察幼魚的反應。 他們發現幼魚利用來自特定棲息地的聲音來定位和引導夜間運動到理想的珊瑚礁棲息地。 這是一個重要的結果,因為干擾這些聽覺線索可能會抑制幼魚夜間遷徙到那些更具保護性的珊瑚礁棲息地。 了解聲音在某些魚類的生存和繁殖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想象改變魚類的聽覺能力將如何影響這些魚類。 影響魚類聽力的因素有很多。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噪聲。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隨著沿海地區摩托艇的使用越來越多,以及沿海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勘探以及航運的增加,我們水生環境的噪音水平發生了變化。 你只需坐在一艘有馬達的船上,就能想象在繁忙的水域中做一條魚是什么感覺。 但這對這些魚及其繁殖和生存的可能性有何影響? 目前的答案是我們真的不知道。 另一個可能影響魚類聽力的因素是海洋酸化。 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也會增加,從而形成更酸性的海洋。
由此產生的 pH 值下降可以減少海洋生物的鈣化。 魚類的聽力依賴于內耳中稱為耳石的碳酸鈣結構,這是一個潛在的問題。 之前的一篇漁業博客文章強調了一項研究,其中幼年鱸魚的耳石在酸化過程中更大,而不是更小。 但該研究沒有評估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魚的聽力。
邁阿密大學的另一項研究在大型熱帶魚軍曹魚中發現了類似的結果,并表明酸化可以改善它們的聽力。 然而,最近的另一項研究評估了富含二氧化碳的環境如何影響幼年小丑魚對白天珊瑚礁噪音的聽力,結果表明,富含二氧化碳的環境降低了魚對捕食性珊瑚礁噪音的聽覺和反應能力。 這一結果可能會對這些幼蟲的生存產生不利影響。
對魚類聽力的另一個影響可能是魚類養殖。 耳石通常由文石組成,文石是一種不穩定的碳酸鈣,很少出現在野生魚類中。 研究發現,在孵化場飼養的魚出現耳石的可能性比野生魚高出 10 倍,人們認為這會導致聽力損失。 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尚不清楚,但這是基于圈養魚類的補充計劃中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除了這里列出的因素之外,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魚類的聽力,并對那些依靠耳朵生存和繁殖的魚類產生潛在的有害影響。 對于其中許多因素,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或認識到人類活動可能會干擾魚類的聽力。 重要的是,我們了解人類活動如何以明顯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魚類的繁殖和生存,以維持健康的漁業和保護我們的水生生態系統。
猜你喜歡
- 2023-12-07 魚有耳朵嗎? 所有的魚都有耳朵嗎?
- 2023-12-07 魚有耳朵嗎? 他們能聽到聲音嗎? 事實上,魚有耳朵(能聽到聲音)
- 2023-12-07 北京漁網、北京漁網、北京釣魚論壇、野釣、黑坑、小藥、二手漁具、海釣、路
- 2023-12-07 魚有心臟、耳朵嗎?它能活多久?
- 2023-12-07 世界上最大的青蛙,又被稱為非洲美食,非洲牛蛙有多大?
- 2023-12-07 紅鯽魚幾歲可以產卵繁殖?
- 2023-12-07 紅鯽魚可以吃嗎?
- 2023-12-06 一公斤魚要多少錢?
- 2023-12-06 釣魚藥的秘密,你還在亂加藥嗎?難怪釣不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