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17fpr"><cite id="17fpr"><ruby id="17fpr"></ruby></cite></listing>
<menuitem id="17fpr"><noframes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menuitem id="17fpr"><dl id="17fpr"></dl></menuitem>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cite id="17fpr"></cite>
<menuitem id="17fpr"></menuitem>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strike></cite>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dl id="17fpr"></dl></var><cite id="17fpr"></cite>
歡迎訪問釣魚網,請記住本站域名 www.dmg-elevators.com
以魚為媒,以釣會友。

首頁 > 技巧

初春時節如何用海竿串鉤釣鯽魚

yu81.com 2018-01-15 技巧 評論

 

一、出釣時間的選擇

初春海竿串鉤釣鯽,因是針對性地在利用冬春之交的特殊氣候以及鯽魚的特殊活動規律,所以時間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一般最佳時段,在冰化雪消后半個多月的時間內。待到氣溫、水溫普遍回升,魚類開始集群游向淺灘后,此釣法也就漸漸失掉優勢。具體出釣日期,沒有太大限制,只要不是寒流大風,不論陰晴雨雪,均可出釣。有時,天氣突變前更有明顯效果。

二、釣域釣位

特殊的魚類活動規律,決定了特殊的釣域和釣位。“冬釣陽,春釣灘”,在這不冬不春之際,“釣中間”是比較理智的選擇。具體而言,即水庫上游或大型水面的深淺過渡帶。有些南向陰面水域,當天況不佳時,倒也很有特色,因那里的深水處,水溫適宜,便于聚魚。水下地形復雜的溝坎坑洼,是魚類鐘情之所,但需反復探測,方可找準。

三、釣具配備

1.竿。以2.7或3米的軟調竿為宜,竿梢不能太硬。實踐中也有選用手海兩用竿者,但后者竿梢又顯太軟,投擲不利,操作不如前者方便。竿數34根足矣,多了麻煩,少了效果又不好。

2.線。主線2.5號,連接線2號,綁鉤腦線用1.5號即可。但也有增減半號使用的,未嘗不可。

3.鉤墜。初春之鯽索食口小,用鉤最大不宜超過伊勢尼7號。鯽魚食性,主要攝取沉入水底的食物,索餌范圍在底泥30厘米的下層水域。因此,串鉤高度要控制在有效水層內。實踐中發現,垂釣時上鉤率最高的是最下兩鉤,越往上,咬鉤率越低。所以,一副串鉤,拴3只小鉤較為恰當,多了反而無益。腦線長度最好不超過60厘米,以利拋鉤出線。鉤距15厘米上下。綁鉤腦線,從下到上逐漸加長,分別為6、10、15厘米,鉤前置40克左右的空心活墜。如此組合投擲入水后,每只鉤基本接觸水底而效益較好。

四、釣餌選用

在糟食底釣中,誘釣合一是海竿的優勢之一,如今以串鉤替代,就沒了這種優勢。為彌補此缺陷,在釣餌選用上便多了一層考慮,即一定要挑選具備誘魚積極效果者,且拋甩中不能輕易分離脫落。蚯蚓和紅蟲,正好滿足這種要求,自然成為首選。蚯蚓品種,以鮮紅的大平二號為上,整條裝鉤,讓頭尾自然蠕動。但個體不宜太大,因鉤小,防滑脫。紅蟲在釣鯽中別具特色,但普遍認為裝鉤困難,所釣之魚也不及蚯蚓個大。但實踐中各有所愛,難分上下。

五、釣法與操作技術

因海竿串鉤喪失了聚魚的優勢,所以在釣法上便與海竿糟食有了較大區別。

1.找魚下鉤,定點守候。初春之鯽活動范圍小,且大多在地形復雜的區域集群聚窩,這一特殊的棲息規律,既是垂釣的難題,也是垂釣的機遇。此時,只要充分利用海竿投擲遠,涉面寬,機動靈活,操作方便的有利條件,通過“下鉤找魚”的手段,而達到“找魚下鉤”的目的,如能探得魚窩,便會有一陣豐收。首先下鉤找魚:可將幾副竿分不同方向,不同遠近,扇形打出;同時再另用一竿四下“踩點”,即拋出后慢慢回收,在運動中找魚。不論那支竿一旦連續有魚上鉤,便可將其余數竿集中使用,從而轉變成找魚再下鉤的新一階段,這就是“找魚下鉤”的全部含義。

2.魚訊的識別與揚竿。海竿串鉤由于無漂,捕捉和識別魚訊便成了一個新的課題。影響魚訊傳遞的因素,除了竿梢的軟硬外,還有墜的匹配和架竿的姿勢角度。鉛墜重量,一定要與竿性適應,衡量的標準是壓彎竿尖,產生相應的彈性。太重除了入水聲重驚魚外,操作也不便;太輕竿身下彎達不到彈性最佳點,反彈不足,投擲時釣組飛行乏力。40克左右是個參照量,要量“竿”而行。架竿不可太高,要設法使竿尖壓低,這樣既可使串鉤貼近水底,又能避免釣者仰視中產生視覺疲勞,同時魚訊也清晰并便于觀察。鯽魚在串鉤上的咬鉤信號,大致有以下幾種:間歇而不規則的輕微點動,這是較為常見并普遍的;有時猛然的一次有力點動(即點頭),也證明魚已上鉤,因初春之魚游動撞線的幾率不高;回線,原靠鉛墜重力繃緊的釣線,突然回松(并非慢慢松塌),竿梢以微彎狀恢復到自然伸直。這種回線前大多伴有略微顛動,只不過有時易被釣者忽視。除此之外,在初春小雜魚尚未開始活動之機,竿梢極少出現虛假信號。

揚竿時機的把握與操作技術的正確運用,是提高中魚率的關鍵,其基本原則是:快抓竿,穩發力。因初春魚訊弱,動程短,有時稍縱即逝,極易錯過。當發現魚訊后,先以單臂抖腕之力將釣線繃緊,感到沉重,判斷中魚后,再一手搖輪,緩緩收線,直至將魚提出水面。切忌揚竿用力過猛,因魚唇薄,容易將嘴鉤豁。當揚竿后感覺無魚時,可在回收中將線仍舊繃緊,繼續觀察。這種一收一停的運動,有時也可招來鯽魚搶食,起到動態釣法的功效。回線并非全是中魚所為,當發現回線時,先慢慢收緊釣線,看是否有魚上鉤,有魚或無魚,均可分別按上述要領處置。總之,提竿的時機判斷,以竿梢的動態情況確定,但見信號即揚竿,卻是串鉤釣鯽的基本要求。

Tags:鯽魚 串鉤 海竿

欄目排行
欄目推薦
熱門tag
鯽魚 海竿 路亞 野釣 拋竿 海釣 翹嘴 鱸魚 手竿 餌料配方 窩料 泄力器 遛魚 餌料 船釣 夜釣 爆炸鉤 冰釣 比賽 北京 競技
最新評論
一二三四高清免费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