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17fpr"><cite id="17fpr"><ruby id="17fpr"></ruby></cite></listing>
<menuitem id="17fpr"><noframes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menuitem id="17fpr"><dl id="17fpr"></dl></menuitem>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cite id="17fpr"></cite>
<menuitem id="17fpr"></menuitem>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strike></cite>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dl id="17fpr"></dl></var><cite id="17fpr"></cite>
歡迎訪問釣魚網,請記住本站域名 www.dmg-elevators.com
以魚為媒,以釣會友。

首頁 > 魚類大全 > 釣鳊魚

湖北名魚武昌魚,曾經一魚難求,如今卻被江蘇省變成了家常菜

yu81.com 2023-05-17 釣鳊魚 評論

很多釣魚人釣到武昌魚,都會覺得很驕傲。尤其是東北地區的釣魚人,要是釣到了一條武昌魚,肯定會四處宣傳。雖然他們釣上來的這條“武昌魚”,可能個體不大,甚至他們釣獲的,可能根本就不是武昌魚。

但是如果釣的是長春鳊、北京鳊、遼河鳊、柳葉鳊、草鳊、油鳊、白鳊、鳊花之類的,就簡單了,統統都是一種鳊魚,就是長春鳊。估計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也不愿意承認,但這就是事實。

作為湖北名魚,其實武昌魚并不是什么水域都有,歷史也不是多么悠久。鳊魚的發現和定名是1855年,而武昌魚的發現是1955年,定名則是1965年。

那么,傳誦千年的武昌魚,是編撰的歷史嗎?

武昌魚和鳊魚是什么關系?它們沒關系!

鳊魚和武昌魚,到底是不是同一種魚呢?顯然不是。鳊魚是鳊魚,而武昌魚則是團頭魴,是魴魚的一種。

  • 大家為什么會把鳊魚和武昌魚混淆呢?

說直白一些,其實就是大家根本分不清楚鳊魚和武昌魚。個別人覺得自己能區分,也只是能說個大概。畢竟鳊魚和武昌魚,粗看之下,確實長得太像了。

武昌魚

魚類會因為不同的習性和生長環境,分化出新的亞種,不過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一個物種的發現和定名,在學術界也是有嚴格標準。

我國古代就有鳊字和魴字,難道沒有這兩種魚?

當然是有的,只是鳊魚包括一系列長得扁扁的的魚,而魴魚則是形狀比較像方形的魚。

舉個例子,鳤魚是不是像一個細長的筒子?

鳤魚

更有意思的是海魚,海魚有一類像平板的魚,叫比目魚,但是有的叫鲆魚,而有的又叫鰈魚。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古人對眼睛往左側生長的叫鲆魚,而眼睛向右側生長的叫鰈魚。

大鱗鲆,眼睛向左側生長
星蝶,眼睛向右側生長

其實它們還是小魚苗的時候,是我們常見的魚的體型,只是慢慢長大就開始變形。我們可以看到大鱗鲆的眼睛側向了左邊,星蝶的眼睛則側向了右邊。

也就是說,古人為魚種造字,是代表一類魚。鳊和魴也是同樣的道理。

至此,我們應該知道,鳊魚是指一類魚,而不是某一種魚。

在學術上講,鳊魚只有長春鳊一種,無論是北京鳊、遼河鳊,還是柳葉鳊、草編、鳊花、油鳊,實際上都是長春鳊。

在日常生活中,團頭魴、三角魴、長春魴,統統叫做鳊魚,因為鳊魚、魴魚太難區分了。團頭魴就是武昌魚的學術名稱。

鳊魚是我國本土魚種,因為味道鮮美,國外也引進養殖過。在國外叫北京白鯛。

為什么到了國外,鳊魚變成了鯛呢?沒有什么別的原因,就是身上的鱗片花紋看起來比較像。我們來看一張黑棘鯛的圖片。

黑棘鯛

學術界的這些內容,我們到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里,檢索物種庫就可以查到。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物種分類樹

在我們國家,同一種魚,十里不同名很正常。要是說起鳊魚在各地的稱呼,就更有意思了。

長春鳊在遼寧和黑龍江兩省,基本都是稱作鳊花。吉林既稱鳊花,也稱長春鳊,因為長春鳊就是松花湖產量高。

始終稱作長春鳊的,還是四川和上海。

廣東、廣西兩省則是稱作白鳊。

湖南、浙江稱作草編,因為長春鳊是草食性的魚。

北京鳊并不是北京地區稱呼得多,反而是湖北。

無論全國各地怎么稱呼不要緊,我們只要知道,全國各地的鳊魚,無論是細長的長江柳葉鳊,還是寬扁的遼河鳊,統統都是長春鳊,于1855年發現并定名

  • 武昌魚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呢?

武昌魚的千年歷史,其實只是移花接木而已。千百年以來,武昌魚并不是如今具體的魚種,而是“武昌的魚”,種類繁多

如今的武昌魚原產地,是古時候方圓千里的云夢澤,產200多種魚類。

魴魚是1872年建立的一個魚類種屬,因為1846年外國學者,在珠江水系發現了三角魴,當時命名為廣東魴。

備注:有少量學者認為三角魴和廣東魴不同種。對于長體魴,因為只捕獲了3尾,因此并不被認同。

1955年,我國中科院學者易伯魯發現了新魚種團頭魴。這個新魚種發現得很有意義,因為它是第一種我國發現并命名的淡水魚。

中科院水生所在梁子湖科考

此后,通過對團頭魴的人工馴化,人工養殖研究,它又成了我國頭一種被馴化并成功人工養殖的淡水魚。四大家魚都是1958年才實現人工繁殖。

1956年,一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家喻戶曉。算是為武昌魚代言嗎?

并不是!

因為這時候,團頭魴還不叫武昌魚。并且這條魚不是在武昌現捕撈的,而是從長沙一路跟著火車專列到武昌的。也就是說,本意是“在武昌吃魚”。

那武昌魚的定名又是怎么回事呢?

定名武昌魚是1965年的事情了。并且不是學術界對它更名,而是生活中的餐飲界,為了宣傳效果,對團頭魴改一個約定俗成的名字。

不過這里大家又有一個誤讀,以為是把團頭魴定名為武昌魚了。其實并不是,只是把樊口鳊魚改叫武昌魚了。

1965年,國營的武昌中華大酒樓是武昌魚專售點,把武昌魚定為地方味菜肴,然后用湖北的特產做配料,推出了清蒸武昌魚、紅燒武昌魚、油燜武昌魚、花釀武昌魚等不同口味的菜品。那時候產量不穩定,經常一魚難求。

1965年12月,湖北省把鄂菜名菜清蒸樊口鳊魚,更名為清蒸武昌魚,不僅推薦給外地來訪來游的人們,并且加入外事活動的宴席。

怎么又出現了一個樊口鳊魚呢?

樊口鳊魚并不是固定的某種鳊魚,實際上也是團頭魴、三角魴和長春鳊,只是長江樊口段生活的這幾種魚,經過這里的水流洄灣后,魚肉勁道更好吃。因此樊口鳊魚成了更好吃的魚。

也就是說樊口鳊魚包括團頭魴、三角魴和長春鳊三種魚

團頭魴從樊口江段洄游入鄂州梁子湖線路

每年,團頭魴會順著水流,經樊口洄游到鄂州市梁子湖產卵繁殖。

直到1967年7月13日,發現并命名團頭魴的易伯魯,寫下一篇《關于武昌魚》的文章。

如果要正名分,那么武昌魚就應該歸團頭魴所有。

至此,武昌魚作為團頭魴的別稱,才算確定下來。不再是多個魚種共用“武昌魚”這個名稱了。

中科院水產所也不負眾望,把武昌魚的人工養殖中各階段的問題解決得很好,一度讓武昌魚的產量,占到全國淡水魚產量的1/4。

因為江蘇的水網密集,養殖業基礎好,江蘇省的武昌魚產量很早就超過湖北了,占了全國武昌魚產量的一大半,直接把武昌魚送到了百姓餐桌上,不在一魚難求。武昌魚的原產地鄂州,2020年武昌魚的產量也只有2萬噸,而全國總產量不低于80萬。

步入90年代,我國的水產養殖步入新的階段,武昌魚被引入全國各地進行養殖。湖北的武昌魚集團更是上市,并走向海外了。

這個階段,我國的淡水魚產量已經占全世界的7成。

真空包裝的武昌魚

那么,講了千百年的武昌魚的故事,都不能算數了嗎?

當然不是了,古人肯定是吃過團頭魴的,只是那時候不叫團頭魴,也不叫武昌魚。只是那些洋洋灑灑數萬字,證明武昌魚是千年網紅魚種的,是偷換概念。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得餐武昌魚,不顧潯陽田”。

這類詩詞很多,不過這都是世人給“武昌的魚”,背負上了本來不屬于它們的責任。

我們只要從這些詩句中確定,“武昌的魚”好吃就行。

歷代關于武昌魚的詩詞

細心點,會發現,這些詩詞以宋代的多。因為唐代之前,都是養殖鯉魚,養鯉魚簡單,只要有池塘,年年能吃上魚。

因為鯉魚產卵不像四大家魚要求高,它在魚塘邊躍水就能產卵,而四大家魚則需要水流才能產卵,四大家魚在普通的魚塘無法自己繁殖。

而到了宋代,確定了四大家魚是“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后,開始到江河里大量捕捉魚苗,進行養殖。盡管如此,普通人家吃上一頓魚,還是不容易的。

因為那時候,想吃魚,基本還是依靠捕魚,或者干脆竭澤而漁。

至于釣魚,那只是少數文人墨客的休閑活動。那時候,除了用竹竿這種手桿釣,還有一種飛蠅釣法,可惜沒有得到傳承,后來在國外得到發揚。

捕魚方法之一:射魚

至于鯉魚為什么不在四大家魚之列,幾乎都解釋為了避諱李姓,這也是不對的,懂歷史的都知道,避諱是避名,而不是避姓。

鯉魚是經過唐代,已經從食物演化為禮品,能吃到鯉魚的,還是一樣吃。當時普通人家想吃魚,只能吃鮒魚,就是如今的鯽魚,數量多,還好捕獲。像鸕鶿捕魚,就是從唐朝開始的,都是專人為國家捕魚。

吃上魚都難,怎么會區分武昌魚和“武昌的魚”呢?因此,一直以來的武昌魚,都是“武昌的魚”。

那是不是古代就沒有關于團頭魴的記載了呢?

當然不是,有本古籍叫《武昌縣志》,成于1885年,記載了很多關于縮項鳊的內容,很多人就此推斷縮項鳊是團頭魴(武昌魚),但是據我推測,這個縮項鳊,并不是如今的武昌魚,應該是三角魴

魴,即鳊魚,又稱縮項鳊,產樊口者甲天下。是處水勢回旋,深潭無底,漁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較勝別地。

《武昌縣志》

為什么我說古代記載的縮項鳊,并不是團頭魴呢?

因為這本書中,提供了一個鑒定縮項鳊真假的方法。

鱗白而腹內無黑膜者真。

也就是說,縮項鳊是白色鱗片,魚肚子里沒有黑膜。

其實團頭魴(武昌魚)魚肚子里是有黑膜的,長春鳊的肚子里也有黑膜,三角魴沒有黑膜,當然這是多數,并不是一定的。

因為是否有黑膜,并不是一定的,魚肚子里的這個黑膜叫腹膜臟層,有的魚是不同深淺的黑色,有的是紅色,有的是是白色,有的是透明色,具體的顏色,是由魚體內的黑、黃、紅色素及鳥糞素(虹彩色素)的多少決定的,黑色多就呈現黑色,這個東西是沒有毒的,只是看起來不好看而已。

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抓一條武昌魚,它肚子里可能有黑膜,也可能沒有,可能是深黑色,也可能是淺灰色。上好的武昌魚,這層腹膜是淺灰色的

就連魚鱗的顏色,也是這樣,會有差異。

武昌魚
武昌魚

對于魚類而言,魚鱗、魚皮、魚肚都會有色素,水深影響光照多少,酸堿度、食物、水質都會影響色素的生成和沉降。

比如用來增氧的普鈣,還有消殺的生石灰,都會因為使用增加水體的鈣離子,從而影響色度沉降。

所以魚肚子里黑膜的顏色深淺,并不足以用來判斷水質好壞。

魚肚里的黑膜無毒,跟水質無關

長春鳊、團頭魴、三角魴,它們到底有什么關系?又怎么區分呢?

長春鳊、團頭魴、三角魴長得那么像,它們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我們先看看學術上,他們都屬于什么種屬吧。

我們可以看到,三角魴和武昌魚是兄弟關系,長春鳊跟武昌魚是堂兄弟關系。

在東北,對魚的分類,有“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的說法。

“三花”是鳊花、鰲花、鯽花。鳊花就 是長春鳊,鰲花是鱖魚,鯽花是花(音同滑)魚,也就是平時說的花骨魚。

五羅是哲羅、法羅、銅羅、胡羅、雅羅。法羅就是三角魴

  • 三角魴、武昌魚和長春鳊,它們各自分布在哪里呢?

三角魴因為適應水溫廣,源于黑龍江,但是分布很廣泛。可是它成熟產卵需要3-5年,因此隨著過度捕撈,野生的三角魴(法羅魚)已經所剩無幾了,基本都在黑龍江和吉林兩地,然后就是珠江水系還有一些。要是有野生的法羅魚,一般不低于100塊一斤。

經過全國各地多年進行本地化人工繁育研究,三角魴的養殖規模擴大很快,以錢塘江三角魴品質更好。浙江還為三角魴養殖,制定了《DB 33T 488-2012 三角魴養殖技術規范》地方標準。

武昌魚身上的意義不一樣,雖然早早地就實現了人工繁殖,但是人工養殖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等到把人工養殖的產業鏈條和問題解決,已經是1964年末了。原本武昌魚只是分布在鄂州市的梁子湖水域。

梁子湖(極目新聞航拍圖片)

到了20世紀70年代,全國就開始推廣武昌魚的養殖了,西北、東北都有引進養殖。比如遼寧地區的沈陽、營口、本溪、丹東等地多有養殖。甚至國外都引進養殖過,只是規模比較小。

武昌魚屬于低脂魚類,清蒸比較好吃。而東北地區吃魚,喜歡以燉魚為主,低脂的武昌魚燉起來反而不如鯉魚、鏡鯉等好吃,因此雖然大家知道團頭魴是好吃的淡水魚,但是在東北市場并不多見。

長春鳊本身抗寒,對溫度適應廣,因此天南海北都有它的身影,只是個體、顏色、身形等略有區別,各地的叫法不一樣。

開屏武昌魚
  • 武昌魚、三角魴和長春鳊的食性、習性是怎么樣的呢?

其實它們仨的習性,還真是差不多。

都喜歡瘦水水質,都喜歡靜水水情,都喜歡中下層水層,都是高需氧的魚類,都是草食性魚類,偶然缺食物也能雜食。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它們仨就經常玩在一起了,千百年來,口口相傳,它們仨一起成為了我們熟知的“鳊魚”。

按體型來看,長春鳊小,武昌魚中等,三角魴大。

只要氣溫在5℃以上,武昌魚、三角魴和長春鳊都會開始攝食,氣溫越高,它們越活躍,因此想要好釣,夏天和初秋比較適合。按照東北的氣候,就是7月到9月。

這三種魚生長速度都不快,在江蘇一年能長半斤,兩年長到2斤就可以上餐桌了。因為再往大了長,就慢了很多,養殖起來不劃算。

在釣魚圈子里,一直說“我朋友”釣到過“鍋蓋昌”,所謂鍋蓋昌,就是說鍋蓋一樣大小的武昌魚,其實這是三角魴,而不是武昌魚,武昌魚長不了這么大。

釣魚圈傳的鍋蓋昌圖片
  • 武昌魚、三角魴和長春鳊長得那么像,怎么區分它們呢?

在釣魚圈里,長江以南,釣上了鳊魚,大家會區分一下,這桿釣上來的是柳葉鳊,那桿釣上來的是武昌魚。不過在北方地區,只要釣上來像鳊魚模樣的,一概說釣上了的是武昌魚。

不是說區分不出來,而是確實難以區分,因為要引入原產地以外的區域養殖,就得雜交,讓它適應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水溫,抗病,耐低氧,經得起長途運輸 。

經過水產人員的努力,鳊魴、魴鳊、魴鱖、鰱鳊、鳙鳊、草鳊(草魚和鳊魚雜交)等等都成功過,只是多數都不適合養殖,就沒有規模化的推廣養殖。

對于規模化養殖而言,要馬兒不吃草,還要跑得快的。比如耐熱耐寒、不生病、長得快、能長途運輸折騰,是魚類人工養殖的基礎要求。

不同個體的三角魴

它們確實長得太像了,怎么區分呢?

  • 看魚肚子區分長春鳊和武昌魚、三角魴

很多人說區分這三種魚,可以看魚的體型區分,其實這是不好區分的,至于長菱形,方菱形,我們普通人很難判斷,沒有一個判斷標準。

那么怎么區分呢?我們可以看魚肚子區分。長春鳊的腹棱是從頭到尾,而武昌魚和三角魴腹鰭往前的魚腹是平的,腹鰭往后是棱狀腹部。

武昌魚的魚腹部分(截圖來自西瓜作者:東北廚子大鵬)

我們可以看到,綠色框部分是平的,紅色框部分是棱狀腹棱。

我們再來看看長春鳊。紅線區域都是腹棱。

紅線區域是長春鳊腹棱
  • 看魚鱗顏色可以區分長春鳊和武昌魚、三角魴

我們可以通過魚鱗的顏色來區分,長春鳊的魚鱗顏色基本一致,看不出條紋。

長春鳊魚鱗顏色一致

但是武昌魚和三角魴的魚鱗,可以看到條狀花紋。

武昌魚鱗片看起來有一條條花紋

武昌魚和三角魴的魚鱗,看起來是一條條的花紋,武昌魚的花紋深一些,三角魴的花紋淺一些。

當然這樣只能區分出長春鳊。三角魴和武昌魚還是無法區分,怎么區分這兩種魚呢?

  • 看魚鰭區分武昌魚和三角魴

武昌魚的胸鰭比較短,沒有到腹鰭基部;而三角魴的胸鰭,則到了腹鰭基部,或者超過腹鰭基部。

武昌魚胸鰭未到腹鰭基部
三角魴胸鰭到腹鰭基部

武昌魚的背鰭比較硬的那根主刺,比較短,看長短的話沒有魚頭長;而三角魴的背鰭硬刺很長,明顯可以看到比魚頭要長。

  • 看魚尾巴區分武昌魚和三角魴

武昌魚的魚尾長寬差不多相等,是正方形大小;三角魴的魚尾更長,是長方形形狀。

  • 看嘴型區分武昌魚和三角魴

武昌魚的魚嘴更大,嘴巴向兩側下撇。三角魴則是嘟嘟嘴,看起來像嘴巴嘟起來似的。而長春鳊的嘴閉合后,是平直的一字型。

武昌魚和三角魴的嘴型區別
左為長春鳊,嘴型為一字型;右為武昌魚,嘴角下撇

能區分這幾種魚以后,下面就輪到研究吃法了。

武昌魚清蒸好吃,還是紅燒好吃呢?這里面有學問!

要吃到好吃的武昌魚,我們先要買到新鮮的武昌魚。如果是自己釣到的武昌魚,那自然再好不過啦。

  • 怎么選擇新鮮又好吃的武昌魚呢?

選好吃的武昌魚,有兩個原則,一是看魚眼,二是選雄魚。

武昌魚的眼睛怎么看呢?

新鮮的武昌魚,魚眼周邊看起來是金黃,并且顏色鮮艷亮麗。

武昌魚怎么分辨雌魚和雄魚呢?

我們可以摸一摸魚肚子的胸鰭,感受一下邊上粗的那一根魚鰭。如果是略微有點彎,并且不光滑,有一些小的凸起的顆粒,就是雄魚。如果魚鰭是直的,并且很光滑,就是雌魚。

雖然口感差別不大,但是喜歡品嘗美食的人,還是可以區分的。

  • 武昌魚到底是清蒸好吃,還是紅燒好吃呢?

武昌魚,憑借自身的味美,躋身淡水魚頭部陣營。古代雖然有魴魚,但是實際就是指鳊魚,因為鳊魚長得就是方形的。

《本草綱目》其實也有關于魴魚的記載。

(魴)味甘、溫、無毒。主治調胃氣、利五臟。和芥食之,能助肺氣,去胃風,消谷。作鲙食之,助脾氣,令人能食,作羹臛食,宜人,功與鯽同。

這是什么意思呢?用白話來說,就是鳊魚很好吃,吃了也很好。尤其是燉湯食用,跟鯽魚湯一樣。

通過查閱一些對武昌魚等常見魚種營養成分的分析數據,武昌魚確實是營養魚類的頭部陣營成員。

根據它們的魚肉組成成分,三角魴做燉魚或煮湯,長春鳊燉魚或做煎魚,武昌魚則適合清蒸和紅燒。

紅燒武昌魚

在武昌魚的原產地湖北,武昌魚的做法有很多樣,比如清蒸武昌魚、紅燒武昌魚、花釀武昌魚、蝴蝶武昌魚、茅臺武昌魚、雞粥奶油武昌魚、楊梅武昌魚、麻辣武昌魚、糖醋武昌魚、烤武昌魚、香煎武昌魚、白雪臘梅武昌魚等。

從營養角度來說,推薦清蒸武昌魚,其次紅燒武昌魚。在家常菜里,還有豆瓣武昌魚的做法,也很好吃,也算是一種紅燒魚做法。

  • 不同的魚種,為什么要選擇不同的烹制方法呢?

這個呢,算是題外話,但是能讓我們更加了解食材的烹制方法的選擇,吃到更美味的魚。

其實食材的各種味道,來自于醛、醇、酮、酯類。

醇類物質,是脂類分解產生的。聞起來是蘑菇味,這種醇類的濃度到一定程度,就形成我們聞到的魚腥味。

這是魚腥味的來源之一,因為魚腥味的來源有很多種,比如三甲胺等。

其中誤導很多人的魚腥線,是不存在的。有些美食博主教人剔除魚腥線,都是錯誤的。他們所剔除的,是魚用來感知外界環境,維持自身泳姿的側線,沒有腥味物質。

根據研究數據,武昌魚的脂肪含量,比常見的魚類都要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清蒸武昌魚并不腥。

而長春鳊脂肪含量則高一些,因此采用燉煮、香煎更適合,如果是油炸,燒烤,味道就下降了很多。因此,在吉林,長春鳊(鳊花)會留給孕期婦女吃。

醛類物質,是脂肪酸氧化裂解產生的。吃鮮魚的時候,我們聞到的魚的鮮味,就是醛類物質。如果嗅覺靈,還可以聞到水果香味、蔬菜香味。比如東北盛產的池沼公魚,吃起來就是黃瓜清香,所以池沼公魚別稱黃瓜香。

如果油炸的話,醛類物質就所存不多了,也就聞不到這種魚的鮮香香味了。

酮類物質,是不飽和脂肪酸氧化分解產生的。在食物里的酮類,是花香味和果香味。

武昌魚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7成。如果冷凍過,或者烤制的話,這些香味就沒有了

酯類物質,是水果香和酒香味。會做魚的廚師,做魚的時候,醋是不少用的,一來醋用于去土腥味,二是和去魚腥味的酒生成香味的酯類。土腥味和魚腥味是不同的物質。

當然了,魚是否鮮美,除了鮮活的活魚,如果是冰鮮的,就得看存儲方式了。

如果是自己釣到武昌魚,或者多買了幾條武昌魚放在冰箱,應該處理好洗凈了再放冰箱里。

如果不處理直接冷凍,且不說魚身上的表面粘液里附帶的寄生蟲,就是冷凍后,魚膽魚鰓凍壞了,也很影響口感。

再者即便是在冷凍條件下,脂肪一樣會分解成醇類,這就是冷凍魚解凍后,會很腥的緣故。

有條件的話,魚還是吃鮮活的比較好。

無論清蒸、紅燒、燉煮,色香味和儀式感一定是要有的。

這幾種烹制方法,武昌魚的魚型都要完整,才能見識到武昌魚的明亮的白色,如果魚身點綴紅椒絲、蔥白、豉油,把姜絲藏在魚肚子里,一盤淡雅絢麗又鮮香的武昌魚就出爐了。

在武昌魚的菜肴烹制中,目前的烹制方法,幾乎都用過一遍了,已經到了為創新而創新的地步。

偶然看到一個大酒店推出海參武昌魚肚,取海參跟武昌魚魚肚清蒸。雖然有點噱頭性質,不過也足以見得,武昌魚的地位。

另外,還有商家推出了原始紅燒武昌魚。其實了解武昌魚歷史后,就知道這仍然是噱頭。

這道原始紅燒武昌魚,用的配料是香菇和竹筍。

我查了很久“原始”兩個字的意義,后來總算在搜到一本古籍,記錄的是300年前,浙江菜的一道菜譜,叫做香蕈加筍燉鯽魚。

香蕈什么是呢?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香菇。

這有什么問題呢?其實是有問題的。香菇和竹筍都是高嘌呤食材,膳食纖維也很高。這么搭配,并不適合消化不好、腸胃不好以及痛風的食客。

古時候用香菇和竹筍,其實是為了提鮮。香菇和筍里的谷氨酸,和鹽生成類似味精的提鮮物質。這也是古人關于吃的智慧。

香菇筍干豆腐燉鯽魚
  • 武昌魚魚刺湯醒酒,是真的嗎?

如果是宴請,吃武昌魚,東道主總會介紹一下武昌魚。其中就會有武昌魚魚刺解酒的故事。

相傳,武昌魚魚刺做湯醒酒,是從三國東吳流傳至今。

其實,我們前面講了這么多,武昌魚的定名和溯源,大家也都知道武昌魚是近幾十年才確定魚種,并且定名的,不會流傳兩千年。

經過考證,我發現關于這個傳說,均是來自一位鄂州本土文人的文章。為家鄉美食編撰故事,可以理解。

無論怎么樣,酒還是要適量。品嘗美味的武昌魚,適量飲酒,用這個故事佐酒,也算是一個小樂趣。

武昌魚好釣嗎,怎么釣呢?

武昌魚在長江以南,分布還是挺多的,主要是在北方不算多。畢竟,無論在哪里養殖,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魚的生長速度都是要考慮的因素。國內除了湖北,就屬江蘇養殖的多,江蘇養殖武昌魚一年的產量,就占全國1/4。

而要釣好武昌魚,則需要對武昌魚的食性和習性做了解。

  • 武昌魚的食性

武昌魚,主要還是草食性。即便是養殖戶,平時養殖,其實也用的草魚飼料。

  • 武昌魚的習性

武昌魚比較喜歡群體活動,覓食都是隨機的,也不像其他魚種喜歡固定的水域,而是到處巡游。所以要是釣到武昌魚,說明附近有武昌魚魚群,可以繼續針對武昌魚作釣。

不過,它們比較喜歡在水草附近,一般只是待在水草附近,但是不會進水草叢。它們不會像一些魚類,為了躲避危險,鉆草叢,進石縫,它們還是喜歡開闊但是有稀疏水草的水域,平時在中下層活動。

長春鳊是比較耐寒的,而武昌魚則不然,一般低于5℃-8℃,武昌魚基本就處于冬眠狀態了。但是一旦氣溫回暖,越熱它越活躍,就開始猛吃猛長了。

當然了,這個猛長是針對長春鳊而言,實際上長得還是不快,一年長不了一斤肉。

釣獲的武昌魚

如今,武昌魚在全國各地都不難買到,即便是在東北等冷水魚受歡迎的地區,水產區域也有武昌魚。不過東北的武昌魚,主要是雜交的鳊魴魚,這種魚抗寒,其他的和武昌魚沒什么區別。

要是能約上幾個好友,一起到湖里去釣上兩尾武昌魚,做幾個小菜,些許喝點小酒,得點生活的小樂趣,也不失為一段充實的時光。

參考資料:

孟祥忍.宰后冷藏對鳊魚理化性狀及食用品質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5(12).43:295-297

徐薇.我國魴屬魚類的研究進展[J].水生態學雜志,2008(2).1:7-9

徐偉.幾種鯉、鯽魚腹膜色素細胞的初步觀察[J].水產學雜志,2005(1),18:66-67

柯鴻文. 一種優良淡水魚團頭魴的繁殖和飼養[J]. 水生生物學集刊,1975(3), 293-314

劉襄河.長春鳊的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養殖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17(9),56:1699-1701

Tags:

欄目排行
欄目推薦
    熱門tag
    鯽魚 海竿 路亞 野釣 拋竿 海釣 翹嘴 鱸魚 手竿 餌料配方 窩料 泄力器 遛魚 餌料 船釣 夜釣 爆炸鉤 冰釣 比賽 北京 競技
    最新評論
    一二三四高清免费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