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7月7日,韶關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全國、省、市駐韶關人大代表檢查《關于開辟韶關市第二飲用水水源地提案》的結案情況,在當天召開的座談會上,與會人大代表建議抓緊做好該提案的結案工作。這意味著,這項堅持了25年的提案即將結案,該提案涉及廣東省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韶關市2021年度“為民辦實事”重大民生工程——韶關南水水庫供水工程于2021年6月18日正式投入運行。
供水當天,隨著南水水庫取水口閘門打開,水從水管里噴涌而出,奔波38公里,抵達韶州水廠,經過處理后,送往韶城幾千萬人民的家中。時隔多年,韶關市民終于可以喝上南水水庫的水了!”在韶州水廠,25年前牽頭提出《關于開辟韶關市第二飲用水源地提案》的韶關市人大代表冼慶文,看著從濾池流出的南水水庫清澈的泉水,不禁感嘆。
韶關人民盼望這一刻已經25年了。25年來,韶關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秉承“為民辦實事、為民謀幸福”的初心,執著追求,攻堅克難、掃清障礙、加快推進,讓人民群眾的愿望成真。南水水庫來之不易的供水,凝聚著省、市兩級人大代表們多年的心血和艱辛,充分體現了韶關市人大常委會關注民生訴求、積極為民履職的精神。
南水水庫供水工程的運行,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韶關市及周邊鄉鎮飲用水水源單一、水質硬度較高的突出問題,而且有效保障了韶關市區、乳源縣及管道沿線鄉村130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有利于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拓寬水資源價值實現路徑,對于改善市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南水供水工程投入運行后,人大代表參觀水廠。黃俊 攝
緊緊抓住青山不放手
一條覆蓋38公里、惠及百萬居民的飲水工程
水是生產之本、生態之基,水資源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城市規模靠水,產業發展靠水,而韶關是典型的“守城型”城市,臨河而居,飲用水匱乏。
“長期以來,烏江是韶關市區及周邊農村唯一的飲用水水源,湞江區和烏江區的4座供水廠均集中在烏江十里亭河段,一旦發生旱災、洪災或者水污染,韶城供水就會出現危機,嚴重威脅市區飲用水安全。”韶關水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要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要發展城市,必須解決飲用水“痛點”,改變韶關水源單一的現狀,開辟新的水源,已成為韶關人民的共識,也是韶關人民的迫切愿望。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為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韶關市人大代表率先行動起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準備,1996年1月,在韶關市九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上,冼慶文等29名武江區代表團代表提出要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代表們共同提出了《關于開辟韶關市第二飲用水水源的建議》,最終獲得通過并形成決議。韶關市政府高度重視建議的組織實施,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第二水源辦公室撥付專項資金,對全市周邊水源規模、水質等情況進行了調查,經專家學者分析論證,綜合考慮水量、水質、工程可行性、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等因素,推薦南水庫作為第二水源方案。
南水水庫距市區僅38公里,是廣東省第二大人工湖,湖面面積38平方公里。南水湖水量充足,水體清澈見底,水庫水質達到并穩定保持一級水質標準,是天然優質水源寶庫,也是韶關開拓新水源的最佳選擇。
1997年7月29日,韶關市長辦公會批準南水水庫作為市區第二飲用水水源地方案,并委托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院廣州開發區分院撰寫可行性報告、編制初步工程投資概算。1999年11月26日,《南水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頒布,明確水源保護范圍。2000年、2005年,韶關市政府分別上報省政府,要求將南水水庫作為韶關市區第二飲用水水源地和水源地保護要求。
由于南水水庫屬粵電集團管轄,取水權尚未得到省有關部門批準,管線控制圖尚未編制,工程尚未開工,韶關市人大常委會對此案暫時擱置,二十多年來始終未結案。市人大常委會一直堅持不懈地跟蹤評估結果,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千方百計協助政府有效有序辦理此項法案。
阻礙該案解決的瓶頸問題是水權和南水供水工程成本過高,對此,駐韶關的省人大代表多次聯名在省人大會議上建議,省政府從財力、物力等多方面支持這一惠及130多萬人的民生工程。
“南水水庫供水工程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協調難度大。為使工程早日開工,多年來,韶關市人大代表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積極鼓勵、積極倡導。”市常委會選舉和聯合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何金池說,為爭取中央和省政府的水權和資金、政策支持,駐韶關的省人大代表也行動起來,多次在省人大會議上發出呼吁。
相關建議得到了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最終省政府同意韶關市利用乳源瑤族自治縣南水水庫作為韶關市第二水源地,2012年南水水庫供水工程正式投入運行,該項目已獲批準,總投資約19億元。
南水水庫供水工程涉及面廣、投資巨大,沒有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項目開工“難如登天”。2016年,資金問題迎來重大轉折,該項目被列入廣東省“十三五”重大民生水利項目,廣東省政府、國家發改委先后安排1.34億元資金、1億元國家專項建設資金支持項目建設。“攔路虎”——巨額資金問題被撬開。
2017年,韶關市政府承諾將南水水庫供水工程列為十大民生工程之首并正式開工建設。此后,歷屆韶關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都對南水水庫供水工程建設高度重視,前后召開了無數次專題會議,出臺了各種方案、紀要,力爭南水水庫供水工程早日建成,讓市民早日受益。
行使全國人大監督權
特別調查“要求”取得進展
南水水庫供水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韶關市政府發展改革、環保、房管、水務、自然資源、林業等部門和乳源瑤族自治縣、武江區政府,協調解決問題難度巨大。
開展專題詢問是《監察法》賦予地方人大的一項重要權力。為推動民生問題和代表提案的處理,合力推動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一些困難,早日實現廣大群眾喝上優質安全水的目標。2017年11月,韶關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召開了南水水庫供水工程專題詢問會,掀起了南水供水工程建設的熱潮。
“請問南水水庫供水工程進展如何?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工作計劃是什么?”“目前,水廠土地確權問題解決了嗎?”“工程投資18億元,正式供水后水價會不會大幅上漲?水質雖然好轉,但老百姓已經買不起了?”……專題詢問會的節奏令人應接不暇,秉承“關注民生、回應關切”的初衷,韶關市人大常委會工作人員、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逐一向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提問,就工程組織實施架構、資金籌措、征地拆遷、管線光纜遷建等具體問題進行詢問。
每個問題解答之后,總會有后續提問,這種“追根溯源”的態度,讓與會人員充分感受到韶關市人大常委會全力推動這一重點項目如期實施,讓市民喝上“放心水”的決心。
“專題詢問非常犀利,回答非常務實,沒有任何拘謹的感覺,這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從這次專題詢問會上,我們可以看到,韶關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對南水水庫供水工程的高度重視,他們要讓大家喝上優質水的決心,讓我深受感動!”會后,市民代表們顯得格外激動。
2017年11月,韶關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南水南供工程專題詢問會。
專題詢問會使得社會各界對項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項目實施贏得了廣泛的理解和支持,會后,韶關市人大常委會充分利用詢問成果,列出了“進度表”,繪制了“路線圖”,助力韶關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自項目啟動以來,韶關市人大常委會每年都組織代表進行專題調研,前后開的專題會議不計其數,出臺的各種方案、紀要不一而足,我們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力爭項目早日建成、早日投入使用,造福人民群眾。”何金池說。
“南水有點甜,喝了有幸福感!”
日供水能力達60萬噸,屬I類水質
“南方的水有點甜,涼涼的,喝起來心情舒暢!”韶關市武江區一位市民在家里喝上“南方水”后說,“以前喝瓶裝水比較多,現在用了南方的水,感覺口感和味道更接近瓶裝水,比以前更甜更爽滑,用來泡茶也不錯。”
2018年以來,南水源一直保持I類水水質標準,優質的“南水”是無數工作人員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的結果。2020年6月11日,韶關市政府與廣東遠洋運輸集團、省能源集團簽署三方移交協議,廣東水務承接該項目。特別是2021年以來,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推動下,項目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充分發揚“晝夜奮戰”、“5+2”精神,在確保項目安全質量的同時,項目進度全面提速。
在韶關市的全力支持下,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今年3月30日,南水水庫供水工程主體工程正式竣工;5月25日,開始分階段供水試驗;5月30日,全線投入試運行;6月18日,全線正式投產。未來,南水水庫清澈的泉水將通過管道、水廠等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韶城居民家中。據了解,南水水庫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可達60萬噸,取水量將達到每年10911萬立方米。
“南水水庫供水工程投入運行后,提升了韶關市民飲用水水質,實現了由單水源到雙水源的轉變,有效保障了沿線130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全區擁有兩個供水水源,一個是烏江,一個是南水水庫,提高了韶關市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韶州水廠擴建工程負責人說。
“南水水庫供水工程為韶關人民服務了25年,如今優質潔凈的南水水送到千家萬戶,兌現了市委、市政府對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譜寫了韶關市水利建設的偉大篇章。”項目運營單位要肩負重任,管好、用好這一寶貴水資源,健全完善運營管理制度,切實降低運營成本,確保工程安全運行韶關南水水庫,讓廣大群眾喝上“放心水”、“優質水”。
經過25年艱苦努力,在人大的全力支持下,韶關南水水庫供水工程順利投入使用,此次提案的成功辦理,充分彰顯了人大制度的優勢,體現了韶關市人大常委會的密切配合,按照黨委部署,強化責任,在為民履職中取得實效。
“這個項目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作為人大代表,我對這個建議的整個實施過程非常滿意。作為市民,我也感到高興。”冼慶文說,雖然這個項目歷時25年才建成投產,“但也真實體現了韶關市委、市人大、政府一屆一屆、艱苦奮斗、艱苦奮斗的精神。”
猜你喜歡
- 2024-06-30 韶關南水水庫供水工程通水,130 余萬人民喝上優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