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三十二
著名、特別、優秀、全新 著名、特別、優秀、全新
其中,淡水池塘80:20養魚技術在我省得到廣泛推廣。
在注重養殖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養殖環境的保護,有利于我省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前景廣闊。
廣闊。
3. 經驗與理解
1、智力項目推廣引進,推動我省塘魚養殖向優質高效方向發展
池塘養魚在黑龍江省水產養殖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0:20模式池塘養魚技術的推廣應用,明顯提高了池塘產量和效益水平。
所產魚類多為市場暢銷的名優魚,符合我省質量效益型漁業發展戰略。
2.提高了群眾養魚技術水平,改變了傳統養殖觀念
通過推廣應用80:20模式池塘養魚技術,提高了群眾科學養魚技術水平,群眾獲得了
養殖觀念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只注重產量、不注重質量和效益,轉變為注重質量和效益。
根據市場需求,選用名優魚種養殖,使用優質飼料。
3.推廣平衡營銷技術,提高養殖效益
我省秋季商品魚大面積集中上市,導致市場銷售不佳,魚賣難,魚價低,養殖效益不高。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采取80:20模式塘養魚技術與一年養兩茬魚技術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魚類的放養規格。
(如鯉魚苗種規格由過去的100克增加到150-300克),實現了早期上市、均衡上市、淡季上市,魚
價格上漲(鯉魚上漲1元/公斤左右),提高了養殖效益。
黃顙魚養殖技術要點
馬春雨
(肇源縣水產技術推廣站,黑龍江肇源)
黃顙魚俗稱嘎鴨子(北方地區)、黃骨魚(廣東地區)、黃嘎、黃姑子、黃辣丁(四川地區)、昂絲、昂刺魚、昂
黃顙魚是我國江河、湖泊、池塘中的一種小型高價值魚類,很受消費者的喜愛。
在國內及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有一定的市場,是可出口創匯的優質水產品。
黃顙魚的養殖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經過1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黃顙魚已發展成為一種高產水產養殖魚類。
產品類別。
1. 育種概況
黃顙魚因群體產量高、經濟效益好、溫度適應性廣而受到水產養殖界的廣泛關注。
有養殖,且因其屬底棲魚類,適宜與多種魚類混養,人工養殖規模正在逐步擴大。
華北、江蘇、浙江等地已成為黃顙魚主產區,東北以遼寧的鐵嶺、遼陽等地產量較大。
2004年開始養魚,2006年達到1萬多畝,到2008年養殖面積擴大到2.5-3萬畝,飼料市場容量
3萬噸以上主要集中在南海、順德、清遠、新會等地,僅南海、順德一帶養殖面積就近1萬畝。
黑龍江水產2016年第1期
33
著名、特別、優秀、全新 著名、特別、優秀、全新
20世紀90年代中期,黑龍江流域一些漁民開始有意識地保護引入的野生黃顙魚。
此外,一些湖泊、水庫等大中型水體也有意識地采用
采取了保護產卵場、放流野生黃顙魚苗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黃顙魚人工繁育、水產養殖等科研、示范、推廣項目的帶動下,黃顙魚人工繁育規模開始逐年擴大。
養殖方式主要有池塘養殖、池塘混養、水庫湖泊養殖等。2010年起,黃顙魚被列為水產
為生產上主導品種,目前年養殖面積約20萬畝。
2.養殖技術要點
1.養殖周期
1. 廣東
養殖模式通常為池塘養殖黃顙魚,養殖少量四大家魚或其他珍貴淡水魚(如太陽魚)。
五、六月開始放流,經過一、兩個月的養殖,長至5~8厘米時轉入成魚池繁殖,然后投放飼料、調整放養密度。
每畝養殖6000至20000尾,經過10個月左右的養殖,魚長到2兩左右就可以上市銷售,也就是第二年3月到6月就可以出魚了。
2.黑龍江省
池塘養殖:周期一般為2~3年,第一年培育魚苗,第二年培育魚種,第三年培育成魚。
配種。
湖泊、水庫放養:放養少量黃顙魚,一般2年后可養成商品魚。
(二)育苗
1.魚苗培育
池塘面積準備:約3英畝,有遮蔽物(草簾)。
放養密度:3萬~6萬尾/畝(我省);8萬~20萬尾/畝(南方)。
飼養管理:池塘中加入肥水,魚苗入池后第10天,全池噴灑豆漿,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
一次撒施,日用量大豆2-4公斤/畝,當魚苗長至2.5-3厘米時,補充以鮮魚或
人工配合的顆粒飼料。
2. 魚類養殖
以池塘養殖為主,池塘面積約5畝,放養密度:1-1.5萬尾/畝(我省),3-5萬尾/畝(遼寧省),
相當)。
喂養:
(1)動物性飼料:純動物性飼料可用野生魚類、畜禽內臟及下腳料(雞腸)等喂養,這些飼料要切碎
喂它就可以了。
(2)配合飼料:粗蛋白40%左右,飼料參考配方:優質魚粉30%、豆粕20%、菜粕25%、麩皮
10%、小麥粉8%、玉米粉5%、添加劑及無機鹽2%。
投喂:每天投喂2~3次,投喂率為3%~15%。
(三)魚類養殖
1.池塘養殖
每畝養殖10至20克左右的黃顙魚苗種50至200尾,畝產可增加黃顙魚產量5至20公斤,年增收入100至300元。
2. 池塘主養殖
黑龍江省:畝放養10-20克黃顙魚1000-2000尾,畝產黃顙魚100-200公斤,可創造
黑龍江水產2016年第1期
三十四
著名、特別、優秀、全新 著名、特別、優秀、全新
效益2000-4000元。飼喂動物飼料或配合飼料。
遼寧省淡水研究所試驗:試驗于2009~2010年在燈塔市中信淡水漁業有限公司進行,放流魚種為每畝體重5~10克。
每天凌晨3:30~5:30和晚上19:00~21:00,用下沉性硬質顆粒飼料喂養魚群約1.5萬尾。
2/5糧食,3/5飼料夜間飼喂。用自動喂料機飼喂。每畝產量500kg左右(規格1兩),效益1萬元左右。
南方省份:池塘面積一般在5畝左右,水深2m,配備3KW葉輪式增氧機一臺。
5~8厘米規格魚5000~10000尾,廣東地區最高可達2~3萬尾/畝。飼喂人工配合膨化飼料(粗卵
白38%~40%),飼料系數1.3~1.5,年底即可上市,或次年5月份價高時出售。
每斤售價12元左右,養殖成本7元,每畝產量500至10000元。
經常打開曝氣器。
3. 湖泊和水庫增殖
湖泊、水庫等水域天然餌料豐富,非常適合養殖黃顙魚,一般每畝水面養殖黃顙魚3~5克。
苗種40~100尾黃顙魚養殖技術,或10~20克黃顙魚20~50尾,每畝水面可增產黃顙魚2~5公斤,增加收入
40到100元,以后要合理控制捕撈量,保護好產卵場,不能多放流或者少量放流,也可以放流黃顙魚。
讓成魚在水域中自然繁殖,可以擴大種群數量,但成年黃顙魚運輸比較困難,運輸過程中容易發生相互刺傷的情況。
放養的成活率很低,但小型魚不易相互傷害,運輸方便,成活率較高。
(四)疾病
1. 疾病類型
細菌性魚病主要有爛鰓病、腸炎、出血性水腫病等,寄生蟲病主要有車輪蟲病(魚苗)、斜管蟲、
病害(魚苗)、九江絳蟲病、粘孢子蟲病、指根病、車輪蟲病、二歧絲蟲病等。真菌病害主要有水霉病。
2.防治方法
捕撈、放養作業中應防止魚類相互刺傷,養殖期間加強水質調節,定期灑生石灰水。
原料要新鮮,無腐敗、霉變,及時對癥治療,避免用藥過量,無鱗魚對藥物的耐受性較差。
稻田養泥鰍的好處多多
夏寶東
郭躍
常彥民
戴洪全
戴國慶
(1.黑龍江省巴彥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2.黑龍江省阿城市阿城區漁政管理局)
(3.巴彥縣少嶺生態綠色漁業專業合作社黑龍江省巴彥縣)
(4.黑龍江巴彥縣少陵魚類養殖場)
從2011年起,我們在巴彥縣少嶺魚種場進行稻田養泥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了取得良好效益,稻田養泥鰍的技術模式概括為“一高”“六早”“一捕”,介紹如下。
1. 稻田泥鰍養殖技術模式
猜你喜歡
- 2024-07-30 黃顙魚養殖技術要求釣友之家 推薦適合釣魚的地方
- 2024-07-30 黃顙魚養殖技術釣友之家 推薦適合釣魚的地方
- 2023-12-31 加州鱸主養池塘混養黃顙魚養殖技術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