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去年夏季于八一水庫垂釣時,我的位置非常清靜,然而鄰近的老年釣魚者卻接連釣獲大量魚兒。我實在無法抑制好奇,便拿著香煙前去與其攀談。那位長者面帶微笑回應道:“年輕人,你撒的餌料簡直如同喂食牲畜一般,鯉魚怎敢靠近呢!”這番話語使我立刻領悟到癥結所在。
經過深入思考,我意識到在水庫垂釣鯉魚時,投放餌料并非依靠數量取勝,而是要實施一場精密的“心理策略”。現在悠漁樂好將多年實際垂釣心得傳授給大家。
水庫中鯉魚捕食的規律不難明白。人們常說的 “要想魚兒靠近岸,需用糧食來引誘”,但水庫里的鯉魚每天能游動五公里,消耗的食量很大。如果直接向水中投擲幾十斤玉米,魚兒一旦吃飽就不會再咬鉤了。所以投放誘餌應當有真有假。
粉末狀物質例如麩皮、菜籽餅,浸入水中迅速變成霧狀,散布面積大,可以產生類似宣傳的效果,這被稱為“虛窩”;而玉米、紅薯等塊狀食物,沉到水底之后能夠持續吸引魚類停留,如同提供樣品體驗,這就是“實窩”。
去年在川口水庫,我采用 3 斤菜籽餅、1 斤發酵玉米以及半斤酒米混合制作窩料,這個窩點連續誘魚 6 小時,最終釣獲了 17 尾鯉魚。務必記住這個配比,其中霧化型餌料占 70%,實體餌料占 30%,目的是讓魚能夠聞到香氣卻無法完全吃飽,從而圍繞釣餌游動。
選對釣魚點非常重要,選錯地方,投放餌料就等于白費。比如在樺尖投放卻沒魚上鉤,很可能一開始就找錯位置了。
這些鯉魚在水庫里有自己的便捷通道,某些特定位置是它們經常停歇的地方,比如鏵尖左側的凹陷區域,它們在靠近岸邊游動時會光顧那里,那可以看作是休憩的站點;一些被水淹沒的田地界限或者舊日的河道,為它們提供了獲取食物的天然路徑,是它們覓食的通道;水域中深度和淺水區域相接的陡峭地帶,在炎熱的夏季時分,成為了鯉魚躲避酷暑的舒適場所,如同它們專屬的降溫空間。
上月去華陽湖,我駕駛無人機探查,察覺湖底存在廢棄道路,于是提前三天用老壇玉米和螺螄粉殘湯設置誘餌區。最終釣獲了一條重達23斤的錦鯉。需要留意的是,要提前24小時投放大量誘餌江河釣鯉魚餌料配方,而在當天開始釣魚前,只需補充拳頭尺寸的餌團,以此讓魚類養成定時進食的習慣。
此外,存在一種動態撒餌技巧,這種做法能有效吸引魚兒爭搶食物。直接點明,分批次撒餌的成效遠勝于一次性投喂。鯉魚具有群體行為傾向,它們需要觀察到同伴爭食才會安心進食
我的做法如下:拋竿之前,用投食器在半徑一米的地方投擲五份誘食劑;魚兒咬鉤時,馬上再投一勺麥麩混合酒米,如同撒下迷魂陣;魚兒不再咬鉤時,就改用包裹式垂釣,魚鉤上掛玉米,外面裹上遇水即化的散炮。
我運用這個方法,將兩邊釣點的魚都誘了過來。其依據是不斷造成有食物的錯覺,魚兒們很難抵擋這種誘惑。
氣候差異,誘餌組合需相應調整。零下五度至十五度的冬春時段,鯉魚活力較弱,宜選用富含蛋白質的餌料。可選用帶腥味的螺螄粉末、紅蟲狀餌塊,并摻入少量蝦干粉,捏成直徑約十厘米的團狀物,混入粘合劑,準確投放到目標水域,以避免被水流沖走。
氣溫介于二十度到二十八度之間時,應選用帶有發酵酸香的誘餌配方。將陳玉米浸濕使其軟化,摻入發酵乳和紅糖,置于密閉環境中暴曬三天,誘餌會散發出類似酒曲的氣味。去年八月于白龜山水庫,這種組合使鯉魚表現出極為活躍的攝食行為。
氣溫發生急劇變化時,需要采取緊急措施,將碾碎的維生素B2添加進去,這樣做可以提高魚類的食欲,同時使用鹽來平衡水分分布,這種做法的效果得到了驗證,添加了0.3%鹽分的誘餌,能使鯉魚攝食效率增加百分之四十。
最后說說老釣手的一些巧思妙招。比如把誘餌和釣餌分開使用,把誘餌打在下游一米處,把釣餌放在誘餌堆上游,鯉魚逆著水流尋找食物時就會先碰到釣餌;還有分層布設誘餌,在水面上撒些麩皮把魚引到水面,在水中層掛上發酵的麥粒,在底層埋下紅薯塊,這樣就能讓不同水層的魚都來吃。
總之,水庫垂釣的關鍵并非餌料投放量的大小,而是對鯉魚行為特點的深入理解和心理揣摩。牢記“少量投放、多次續窩,真假并用、動態誘魚”這十二字訣竅,下次前往水域時或許就能收獲大物,但切記備好牢固的褲子,以免被巨魚拖入水中。
猜你喜歡
- 2024-07-30 江河釣鯉魚餌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