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蚯蚓是一種常見的陸生環節動物。 它們富含蛋白質,可用作畜、禽、水產養殖的飼料。 它們也是常見的中藥材,具有解熱、解痙、活血、平喘、降壓、利尿等功效。 它的運動和排泄可以疏松土壤,提高肥力。 蚯蚓用途廣泛,飼養成本也不高。 本期介紹一套養蚯蚓的實用技術,希望能幫助農民致富。
高產飼養方法
根據蚯蚓個體發育階段的階段性飼養和不同的飼養管理是蚯蚓人工飼養獲得高產的關鍵。 傳統“幾代同居”的混養方式,在收獲利用時會無法區分大小,導致超過最佳收獲期的成蟲來不及收獲,造成飼料浪費。和養殖設備; 否則將無法實現最佳收獲。 幼蚯蚓過早收獲降低了產量,人工分揀增加了勞動強度。 因此,在人工養殖時,必須建立專門的種蟲池和生產蟲池。
薄彩琴每月將蚯蚓取出喂兩次。 清除蚯蚓糞,清除繭或翻轉繁殖床3至4次。 每次喂料厚度為15~20厘米。 始終保持飼料新鮮、透氣,才能培育出最好的蚯蚓。 生態系統。
適時收獲 根據以往經驗,一般每年收獲蚯蚓3~5次。 但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利用蚯蚓生長繁殖的優勢時期(性成熟前后,以蚯蚓體的出現為標志)實行短期(通常1個月為宜)高密度飼養,同時增加收獲數量,及時調整和降低種群密度,保持生長與收獲的動態平衡,是實現蚯蚓高產的關鍵。
輪換更新不僅通過種蟲的不斷更新和繁殖床的周期性輪換保證了種群的旺盛,而且避免了同床長期飼養同一蟲群造成的種群自然下降。 蚯蚓種類應每3至4個月更新一次。
養殖管理 蚯蚓養殖分為幾個階段:蚯蚓繁殖、蚯蚓繭孵化、早期幼蟲、晚期幼蟲和成蟲。 蚯蚓的飼養密度應控制在每平方米2~2.5公斤或每平方米1~15000只。 蚯蚓堆肥應每 6 至 7 天清除一次。 收獲的蚯蚓繭應放入孵化器中保濕孵化,同時翻動種子。 在蟲床中采用側飼,改善繁殖床生態條件,有利于繁殖。
孵化床的孵化底座厚度宜為10~15厘米。 孵化基底應保持細碎和濕潤。 每平方米可孵化5萬至6萬個蚯蚓繭。 每月用鐵叉松開孵化底座1~2次,以利于幼蚯蚓的通氣和成活。
幼蟲管理初期,當孵化基地大部分已排便時,應及時清除糞便,采用滴喂飼料,及時擴大床面,降低幼蟲密度。
晚期幼蟲和成蟲的管理。 后期幼蟲生長迅速。 要增加清糞和飼喂的次數,采用投放法飼喂,及時擴大床位進行養殖; 當蚯蚓性成熟進入繁殖期時,必須發揮蚯蚓產繭的優點。 ,抓緊降低飼養密度或及時收割利用,或更換老種蟲。
密度控制 蚯蚓養殖的最佳密度為每平方米2.8~3.1公斤,即每平方米2萬只蚯蚓。 在此范圍內,種子投資少,產量高。 前期幼蟲繁殖密度可略高于每平方米3萬尾或每平方米2.5公斤; 后期幼蟲至成蟲的繁殖密度可逐漸下降至每平方米2萬尾左右。 密度控制應與輪換更新相結合。 種蟲床、孵化床、早蟲床、晚蟲床應按1:1:2:4的面積比搭建。 結合擴大床養殖,控制密度即可達到要求。
科學利用沼渣喂養蚯蚓
蚯蚓蛋白質含量高,營養成分多種。 它們不僅是雞、鴨、豬、魚的良好飼料,也是人類的有益食品。 蚯蚓糞可以活化土壤,是一種高級園藝肥料。 蚯蚓糞中腐植酸含量高達11%~68%,可促進作物對磷的吸收,使油菜、棉花增產10%以上。 使用蚯蚓作為飼料添加劑,可使肉雞提早上市7~10天,產蛋率可提高15%~30%。
蟲床飼養蚯蚓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室內飼養和室外飼養。 室內有坑文化、盆文化、箱文化; 室外以坑培為主。 根據農村現有條件,可采用室內地面飼養床和室外飼養床兩種方法。 室內地面要求是水泥地面和堅實的地面。 房間需要通風、黑暗、安靜。 室外應選擇向陽且稍高的位置,將床下土壤拍打壓實。 夏季需搭簡易涼棚遮蔭防雨,餌料上蓋10~15厘米厚的濕草,防止水分大量蒸發。
餌料配制是將沼氣池撈出的沼渣進行排水、撒布,讓沼渣中的氨氣和沼氣逸出,然后將80%的干沼渣與20%的腐爛草、樹葉和有機物混合。 。 將生活垃圾等混合均勻后堆放在床上,厚度20~25厘米,濕度65%。
蚯蚓床管理 蚯蚓生活的適宜溫度為15~30℃。 低于12℃則繁殖停止,超過35℃則有熱死危險。 因此,高溫季節要注意灑水降溫,冬季要注意遮蓋增暖、保暖。 一年中4月至5月是生長繁殖高峰期。 在適宜的條件下,蚯蚓每7~8天產卵一次,每個卵可孵化3~4條小蚯蚓。 幼蚯蚓一般60~90天發育為成蟲,4個月成熟。 飼養過程中,一般每月添加一次飼料。 定期清理蚯蚓糞、分離蚯蚓,是促進蚯蚓正常生長的重要步驟。 大、小蚯蚓最好分開飼養,因為混養可能會造成成蟲自溶,影響生產。
防止危害蚯蚓的天敵很多,如水蛭、蟾蜍、蛇、老鼠、鳥類、螞蟻、螨蟲等。飼養床(地)應避光,避免陽光直射,不要翻轉飼養。隨意臥床,保持環境安靜,避免農藥、工業廢氣(含煤氣)污染。
如何收獲蚯蚓
蚯蚓飼養到一定程度后,一部分用來繼續繁殖,剩下的則收獲來喂蜈蚣。 收獲方法因飼養方法而異。
光驅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室內養殖床、養殖箱和養殖池的收獲。 繁殖床中的蚯蚓大多重400~600毫克,密度達到每平方米15000~20000條。 其中一些可以收獲以避免影響增殖。 收獲方法可利用蚯蚓避光的特性,在光照下用刮糞器將物料逐層刮去,帶動蚯蚓鉆入養殖床下層,聚集成群。 然后將收集容器放在5毫米的大籃子上,在燈光照射下,蚯蚓會自動鉆入篩子下的容器中。 蚯蚓表面附著的糞便顆粒和有機物殘留在篩子上。
紅光夜間收獲法 此法適用于田間飼養的蚯蚓的收獲。 它利用蚯蚓夜間爬到地表進食和活動的習性。 凌晨3點至4點,攜帶紅光或弱光手電筒到田間采集。 。
誘捕法此法用于室內養殖床,也可用于收獲田間養殖的蚯蚓。 收獲前,在舊飼料表面放一層蚯蚓喜歡吃的食物,如腐爛的水果。 2~3天后,腐爛的果實中就會聚集大量的蚯蚓。 這時,蚯蚓群會被迅速取出,并通過篩網清除雜質。 就是這樣。
在田間,可以選擇蚯蚓喜歡吃的飼料,堆放在飼槽附近,第二天清晨從飼料堆中收集蚯蚓。 也可沿養殖池或養殖池邊緣挖一條深度小于10厘米的小溝,在溝兩端埋入兩個深約30厘米的陶瓷罐,或挖兩個土坑。 ,還有一些蚯蚓在晚上沿著溝渠爬行。 入瓷缸或土坑,天亮前收集。
蚯蚓加工技術
根據用途不同,蚯蚓可加工成蚯蚓干、蚯蚓粉或膨化蚯蚓。 前兩種產品主要用于藥用(蚯蚓)和飼料,而膨化蚯蚓質地疏松,個頭較大,主要用于出口或作為餌料。
蚯蚓干是將收獲的成蟲撒在干凈的水泥地面上,在陽光下暴曬,使其迅速脫水,在陽光下曬干(含水量小于20%)而制成的。 由于蚯蚓在適中的溫度和水分條件下會分解,因此必須迅速干燥,否則會體重減輕,遭受損失。
蚯蚓粉是將干燥的蚯蚓放入粉碎機中粉碎,加入80目篩網制成。
膨化蚯蚓利用冬天氣溫寒冷,夏天用冰箱將蚯蚓冷凍起來(利用冷凍水膨脹的原理,使蚯蚓的體腔達到膨脹的目的),然后在干燥箱中快速干燥。日曬或烤箱,使蚯蚓變大、松散。
夏季降溫方法
搭棚遮陽夏季天氣炎熱,蚯蚓喜歡涼爽濕潤的環境。 大棚上使用麥稈或稻草制成的簾子,遮陽效果較好。 棚子建得南低北高。 先從屋頂中央掛上草簾,蟲床上蓋上草簾。 最好蓋上水葫蘆、水花生、青草等。氣溫34℃時,棚內蟲床蓋上草簾,溫度低于蟲床表面6厘米為 30°C; 蓋上40至50厘米厚的水花生,溫度28℃; 沒有棚子,只鋪著舊席子,溫度35℃。 因此搭棚后,要在蚯蚓床上蓋上草簾,特別是水葫蘆、水花生降溫。 不僅蚯蚓生長得更快,產卵量也會大大增加。
氣溫較高時,蟲床須蓋草簾,最好是水葫蘆、水花生、青草等。
澆水降溫蚯蚓床溫應在30℃以內,防止蚯蚓在高溫下休眠,影響產量。 高溫期間,每天下午必須澆水一次,以幫助蚯蚓在夜間潮濕的環境中爬到蚯蚓床表面取食。 有條件的話早晚澆水兩次效果更佳,但要注意不要使用陽光下很熱的稻田水或污染嚴重的工業廢水。
- 上一篇: 蚯蚓養殖業賺錢嗎?蚯蚓的經濟價值及發展前景
- 下一篇: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金沙洲環洲三路的郵編是多少?
猜你喜歡
- 2023-11-29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金沙洲環洲三路的郵編是多少?
- 2023-11-29 蚯蚓養殖業賺錢嗎?蚯蚓的經濟價值及發展前景
- 2023-11-29 淡水鱸魚的養殖技術有哪些呢?如何選擇鱸魚
- 2023-11-29 巨型皇帶魚 傳說中的“大海蛇”,幾千年來都充滿了神秘
- 2023-11-29 加州鱸市場價格淡水鱸魚一斤多少錢一斤?
- 2023-11-29 美一海灘驚現巨型皇尸體常年生活200米
- 2023-11-29 金錢龜養殖 廣東8家單位被評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 2023-11-29 金錢龜養殖 江州區“首善之區”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新興產業
- 2023-11-29 海魚還是淡水魚?鱸魚和河鱸魚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