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亞
如題,見下圖。
欣賞結束,回歸正題。上周好不容易公休兩天,近期天氣也不錯,絲絲涼意,于是決定早早出發王宮竹根老釣點,尋尋大板鯽的蹤跡。
有種悲涼叫“老師傅永遠比你早一步”,得咧,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到達釣位,大師已經排排坐,工作日的早上7點多,大寫的服字。
在開始描述這次爆護之旅之前,還是想插一段這次野釣過程的花絮,緊挨著我們的幾個釣位,前前后后換了幾波人,稀稀疏疏上了幾尾魚,丟下一句“沒口,收工;口不好,小魚鬧。”,所以促使我有感而發,想寫這么一個帖子。
相信大家都碰到過下面幾種情形:
1、浮漂沒動作,但是提竿有時候中魚;
2、浮漂動作不斷,黑漂都不中魚;
3、明明已經調好釣目,但是餌料搓得比之前稍大一點,釣目就減少了,甚至就剩漂尖(拋投同一位置的情況下);
4、窩子里明明有魚,時而有口時而沒口,諸如此類的。
除了經驗老道的師傅,應該還有一部分人是不太理解原因的,排除影響魚口的其他一切因素,我想把調釣單獨拎出來,就個人的理解說一說。(僅供參考,大師輕點噴)
大部分釣友都知道,調低釣高,調高釣低,比較常用的有調平水釣2,3,4,5目,還有經典的調4釣2,調5釣3,甚至調7,8釣2,3都有,但是為什么這么調,到底是靈還是頓,搞不清楚其中本質。實際,具體的靈還是頓,得看水下雙鉤餌的狀態,要掌握水下狀態就必須了解鉤重,餌重對其狀態的影響。
就拿調五釣二舉例,如圖一所示,測單鉤重4目,單餌重6目,掛上雙餌,浮漂露出2目。也就是說,雙餌12目重量被浮漂的牽引力承擔了3目,剩余9目重量就要被水底所承擔,但是因為雙餌的剩余重量小于下鉤餌的重量,所以呈現出下鉤餌觸底,上鉤餌離底,這就是一個釣靈的狀態。
還是調五釣二,如圖二所示,改變餌的重量,單餌加到8目重量,最后呈現出下鉤餌躺底,上鉤餌觸底的狀態,相當于靈與頓之間的臨界狀態,不靈不頓。
如果保持勾餌重量不變,浮漂往上推3目,調5釣5。這樣在原基礎上地面不僅要承擔雙餌的重量,還要承擔下鉤3目的重量,即雙餌16目+3目,這樣遠大于下鉤餌12目重量,就會呈現出雙鉤餌躺底的狀態,就比之前頓了一些。
所以,你理解了鉤餌重量對調釣的影響,就能判斷雙鉤餌在水下的狀態,隨時能根據魚情變化,調幾釣幾都行,魚口輕可以釣靈,不至于有口浮漂無動作。小魚鬧或者信號亂,可以釣頓,避免不必要的信號。雖然野釣不需要那么精確,也能釣到魚,但是一切在你掌握之中,每次出釣沒有遺憾不是更爽嗎。就好比目標魚是土鯪,因其嘴巴生長朝下,刮底方式進食,所以要用釣頓的方式來作釣,確保雙鉤餌躺底,它才能吃到。你知道調平水釣兩目,但是如果你勾輕,餌料比重輕,雙鉤餌不一定是躺底的狀態,一樣釣不好。以上個人見解,大師輕點噴,鄙人臉皮薄。
如開頭所說,喜歡的釣位已經沒了,挑了一個也是老釣位的竹根位置。
釣竿:3.9米 主線1.2 子線0.8 伊豆5號鉤
目標魚種是鯽魚,餌料配比:大板鯽 鯽魚套餐 紅色風暴 速攻2號 1:1:0.5:0.5,稍加酒米保證比重,當天天氣不是很冷,還出太陽,27°左右,所以兼顧了一下,線組鉤偏大,香多腥少,還加了狀態餌速攻,前期餌團拉大點做窩,就這么個思路。
撒一把酒米,“我是誰....我是誰...”爆護的心態炸裂。調3釣2、3目,拉大餌,保證雙鉤餌都是到底的狀態。倆人狂抽打頻率,換來的卻是最迷人的魚獲,比指甲非還小一號,正口,貓非也陸續報到。
鯽魚不見蹤影,臨近中午,老何提竿中魚,一尾巴掌非打破僵局,“有大魚進窩了,而且魚口很輕”
見狀,快速抽完剩余不多的餌料,重新開制。減去鯽魚套餐,酒米,減輕比重,另加入螺鯉2號,此餌含大量藻類物質。
線組不變,剪少許鉛,改調6釣2,3,往靈了釣,搓小餌。
改變立竿見影,魚口很輕,小頓口,一目,一目半下頓,揚竿中魚,倆人一陣小高潮,巴掌非狂抽。
這樣的輕口魚情,按羅非的吃食習性,先叼,有個咬的動作,然后才正真入口,如果還是釣很頓的話,就不一定能看到浮漂有動作了,運氣好的話,提竿也能中魚,但玩得就沒那么暢快了。
黃昏將近,迎來高潮結尾,群里釣友四哥趕來,下桿就上一尾大孟加拉,我也搞了一尾大泰國鬼,完美收場。
最后魚獲挺多,倆人分魚收工。
謝謝大家觀看,祝大鯽大鯉!
- 上一篇: 綁點子線看我是如何綁整齊的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猜你喜歡
- 2024-01-04 綁點子線看我是如何綁整齊的
- 2024-01-04 到底是傳統釣好還是臺釣好?
- 2024-01-04 淺談重慶小爆炸純屬無聊“吹殼子”
- 2024-01-04 DIY浮漂之泡沫漂去殼蘆葦漂告一斷落
- 2024-01-04 自制朝天鉤大家看看做的咋樣
- 2024-01-04 傳統野釣鯽魚用漂思路,談一點個人感悟
- 2024-01-04 玩嘛,怎么開心怎么來,迷你小物漂!
- 2024-01-04 關于能不能在桶里調好漂直接去釣?我是這樣認為的
- 2024-01-04 DIY浮漂是這樣子的!帶殼蘆葦浮漂制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