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亞
洞庭湖,湖南人的母親湖,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是真正的魚米之鄉,也是多少釣魚人的天堂。只是今年湖區禁釣,很多地方都不能去。趙大師今年早早便約我去通湖的藕池河作釣,以彌補去年的9月沒有過癮的洞庭湖之行。其實去年那次我是很滿意的,還寫了《千里洞庭無處下桿,百米小河翹嘴連連》發表在釣魚人上面,詳細記錄了那次愉快之旅。由于時間、水情、魚情等因素,在這個周末終于成行。
周五的晚上,我們就到了華容縣注滋口鎮,準備第二天早早的就去藕池河作釣。藕池河,是一條聯通長江和洞庭湖的河流,清咸豐二年(1852)發生大水。“當洪水高漲不退之際,擬向藕池方面開口消洪,以殺水勢,南岸不肯決口,駐防將軍用大炮對準南岸轟擊,搶險人群紛紛逃命,南岸遂潰”(民國18年段毓云《南縣鄉土筆記》)。藕池潰口后,因民力拮據而未修復。次年汛期,長江水沿決口流向華容縣西境,奪占華容河西支;咸豐十年(1860)大水,在原潰口下游沖成大河,成為分泄長江洪水的河道。
趙大師老家就在注滋口鎮,11月14日,我們請了當地一個老釣友張大師當釣魚向導,加上趙大師妹夫陳大師以及長沙來的另兩位年輕大師,一行6人,在紅色的朝陽中坐快艇向目的地進發。
老釣友快70歲了,從小生長在注滋口,對每一個河灣魚情水情都十分熟悉。我們選擇在一個回灣作釣,今年洞庭湖退水時間推遲,正直退水季節,整個藕池河水流湍急,卻是當地人釣鯰魚的季節。當地人的鯰魚釣法比較奇特,用海桿掛一個很大的鉤,鉤子上掛黃豆蟲或者螞蝗,拋到河中,偶爾搖動輪子搜索,桿尖抖動就揚桿刺魚,據說多的一天可釣幾十斤。本來我帶了好幾根手竿,就是沒帶海桿,只得入鄉隨俗,臨時置辦一根2米1的海桿,當然是一桿一線一鉤。
螞蝗我是不敢用的,黃豆蟲也嚇死人,長長大大,小時候在鄉下,看到過這么大的毛毛蟲和“合辣子”,還被蜇過,長好多坨,又痛又癢,心里有陰影,但為了釣魚,今天也是豁出去了。我第一次用這玩意,張大師告訴我,要從蟲的尾巴穿進去,從蟲的下巴穿出來,鉤尖露出來。當我用鉤刺入蟲體的時候,一股綠色的蟲液噴射出來,噴在我手上,嚇得我忙不迭把蟲丟在地上。問了張大師,他說這個正常。于是再次掛鉤,這次蟲使勁扭動,嘴巴扭到了我手心,蟲腿弄得手心癢,生怕蟲嘴巴咬我,嚇得我又是一扔。張大師哈哈大笑,在他的鼓勵下,我再次撿起蟲子掛鉤。。。
掛好鉤,學著張大師的拋竿,沒想到這個地方非常的掛底,沒幾分鐘就掛掉一付鉤子,時間過了半個多小時,魚沒上一條,鉤子掛走了三副。張大師已經上了兩條鯰魚,但是也面臨掛底的現實,便去了上游一點。我沒辦法,不想搬家,便拿出6米3桿子,1.5主線,1.0子線,5號袖鉤,準備用手竿悶桿釣魚。
悶桿釣魚大家都不陌生,但這里水流實在太快,根本沒法打窩,怎么辦呢,海桿釣法搞不來,只能被逼釣悶桿,由于鉤小,只能用蚯蚓作釣。沒想到很快就有口,桿尖抖動,揚桿中魚,9點06分,用蚯蚓釣了第一條鯰魚。
嘗到了甜頭的我干脆放棄了海桿釣法,專心專意用手竿。但是口不是很好,用五米四桿試釣也不怎么好。作釣過程中,發現線組老是隨流水滾動,最后都是線和桿成90度角。心想是不是把鉛掛重一點好些?于是加鉛,估計到5克+,鉛滾動后帶線走,大概在桿尖的斜前方,比剛才釣得遠一點。這樣果然效果好很多,還搞起了鯰魚黃骨雙飛。
中午給老張大師送飯,這岸邊還真的難走,半干枯的水葫蘆里面,每一腳抬起來都要抬30公分左右,這樣下來,走到老張大師那里大概1000米,卻像走了十里路。最可悲的是下堤送東西的時候,腳陷在稀泥里面,差不多齊了膝蓋。幸虧我是穿的過膝套鞋,我來了個金蟬脫殼,鞋子留在泥巴里面,人連滾帶爬爬出稀泥,再回頭把鞋子拽出來,一頓操作累得我揮汗如雨,坐在地上喘粗氣。
這一趟送飯旅程,唯一的收獲是在水葫蘆邊上發現了一些野獸蹄印,還有野獸糞便,據老張大師說這就是麋鹿留下的,今年漲水的時候,麋鹿還到了團洲子農民的地里破壞了下午回到原位,休息一會,繼續用手竿悶釣,經過這次送飯的折騰,兩點才開始下午的戰斗。不過下午口好,除了黃骨魚和鯰魚,還搞了一次鳊魚雙飛,一條大鳊魚,一條兩斤多鯉魚。
資源就是資源,沒資源一切都是空談,但有資源也不是個個都爆護。4點的時候,接我們的船來了,老張第一,大概20+,我搞了個第二,大概15+,陳大師第三,10左右,其他幾位都沒有空軍,話只能說到這里了,哈哈!
吃過晚飯,年輕的長沙大師想夜釣,我沒有夜釣習慣,便早早睡下,商量第二天早起去藕池河三角洲作釣,釣半天,下午回長沙。早上6點出發,今天開車,在蘆葦蕩里艱難前行,兩邊的蘆葦刮著車身,趙大師非常心痛。老張大師說這樣的路共有8里,可我們走了十來分鐘他說才走了一里,照這個距離我們回來也會耽誤時間,趙大師又心痛車。正在猶豫不決,陳大師朋友打電話說昨天在團洲子魚情較好,大家便商量到團洲對面的藕池河邊作釣。老張大師有朋友去三角洲,他就在原地等朋友一起過去。
到達釣點已是8點多,藕池河風平浪靜,流水潺潺,由于是悶桿作釣,工具簡單。我選了一個回灣的樺尖位置,但效果并不好,僅僅上了一條小黃骨魚。試了水深,6米3桿大概也就米把多一點深,原來這個地方是個淺灘。
悶桿也是要人找魚的,我觀察昨天老張大師就是不斷走釣,效果不錯。人挪活,樹挪死。主意一定,便往上游走了幾十米,看看有個位置可以坐人,試了一下水深,大概兩米左右吧,應該還行。開釣不久上了一條羅紅魚,非常漂亮。
正好河里一條羅紅跳出水面,這下又讓我心思里起了瞎折騰,起身撿螺絲,因為我知道羅紅魚喜歡吃螺絲。可是撿了螺絲又沒石頭碎開,又去找石頭,偏偏河里根本沒石頭,跑了好遠才撿到兩個。回來碎開螺絲,掛鉤作釣,紋絲不動。。。
沒法只得繼續掛蚯蚓悶桿釣,突然桿尖抖動,輕輕一帶,有重量,經過感覺最好的小彎弓,一尾板鯽出水。
經過幾次試驗,慢慢發現六米三桿拋在右前方一個位置口好,大概跟桿尖呈45度角的右前方。丟下去就來口,而且連桿、雙飛。這悶桿真是,沒打窩也這么好的口,不愧是資源寶地啊。
可惜時光飛逝,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11點,趙大師過來催我收桿,好魚情才搞了半個小時,真舍不得收桿。趙大師來了幾分鐘,我就釣了5條,看我這么好的魚情,便說再釣二十分鐘。我11點20收桿,主要上魚時間就是個把小時,最后魚獲板鯽十多條,小鯰魚2條,羅紅魚1條,小黃骨魚若干全放生。今天的魚獲我是第一,其他幾位都是寥寥。
這次悶桿釣是被逼的,在這個河里這個季節只能用這種釣法。雖然是第一次,但收獲頗多,因此斗膽在這里總結幾點心得,與釣友們分享、分析,請各位不吝賜教。
1、釣竿,首選桿尖靈敏的魚竿,一般臺釣桿都可,感覺不能太短,根據老張大師的經驗,魚不在河中心,也不在邊邊上,離岸5~10米為佳,但每個地方魚情不一樣,需要去摸索。
2、線組,因怕掛底,建議主線粗一點2.0+,子線1.0+,鉤用5號袖鉤差不多了,可以大小兼顧。
3、鉛墜,這個對悶桿釣也很重要,根據水流,一般建議用5克以上10克以下,以能被水推動但又能適當控制位置為佳。這兩天我試驗了幾次,調整了幾次鉛皮。
4、餌料,水流急用活餌掛鉤,水流相對緩一些的地方應該可以用硬一點的搓餌。總體來說活餌效果不錯,活餌死了就要換,保持活力。
5、釣法,用一個支架支起釣竿,不必手拿,桿尖露出水面。具體來說,一是搜索魚群,魚有魚道,悶桿釣要人找魚,因為不知道水下地形情況,要移動找聚魚的地方,一般水底有小坑洼的地方應該聚魚,因此死守一個地方是不行的。每到一個地方都可以在釣竿所及的地方搜索一遍,不行的話再換釣點。我看我們同行者魚獲不多,都與死守一個地方也沒有搜索魚群有關。二是穩定位置,在搜索到魚群大致位置以后,調整鉛皮,確保魚餌落到指定位置。今天沒有打窩,居然只要投中了那個位置,立馬就咬鉤連桿。三是刺魚時機,看桿尖抖動就拿桿輕輕往上帶一下,刺魚成功就有重量,沒有刺中不要緊,放下魚竿,魚餌隨水流又會回到原來大致的位置。三四下仍不中魚,就起桿再拋。
6、附帶說說悶桿測水深,因為流水急不能用漂,沒有浮漂一般是不知道具體水深的,但可以大致知道。一是悶桿釣的時候可以看線與桿尖的角度,根據角度判斷。而且用重鉛,輕輕提竿,因鉛重離底的時候會有輕微感覺,根據感覺的時候的水線位置,再看離桿尖長度和離鉛墜位置,也可以大概判斷出來。今天團洲子這里的第一個位置,我就是判斷水比較淺,因此改釣第二個位置。
最后上幾張洞庭美照。正是:
水退魚來唱戰歌,好友邀往藕池河。
洞庭波涌連天碧,青山蘆葦映白荷。
悶桿見證魚情好,探釣增添摯友和。
且行且釣且珍惜,是時應有羽衣哥。
- 上一篇: 新手也能綁整齊的子線了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猜你喜歡
- 2024-01-04 新手也能綁整齊的子線了
- 2024-01-04 不為魚獲只為快樂之浮漂制作同心度
- 2024-01-04 長竿短線傳統釣雙鉛調釣法分享
- 2024-01-04 這3個魚竿的虛假廣告,很多老魚迷都被騙了
- 2024-01-04 練習新的路亞餌DIY涂裝方法
- 2024-01-04 求指導~四步簡單調漂,這樣對嗎?
- 2024-01-04 專釣老滑魚、輕口魚“神器”?淺談公認的天然餌料“白餌”
- 2024-01-04 氣溫驟降水溫跟降,如何不“參軍”,野釣鯽魚思路僅供參考
- 2024-01-04 自制玉米饃再次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