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亞
一、揚竿刺魚的基本問題
1、刺魚的時機
若要精確把握揚竿時機,必須精準識別鯽魚吃餌漂相,鯽魚吃餌的規律為觸、啄、吸、吞,對應的漂相為不動、小動、點動、大頓,最有價值的提竿刺魚漂相是:點動(吸餌)、大頓(吞餌)。大頓漂相操作簡單中魚率高,揚竿刺魚的難點在小動(啄餌)和點動(吸餌)。啄餌時漂有小動,但餌未入口,此時揚竿刺魚基本上十竿九空,我們常說“打早了”。吸餌時漂有小點動或大點動,鯽魚也可能涮餌,揚竿刺魚動作必須瞬間完成,稍慢就可能空竿,可見把握時機的前提是能夠精準識別漂相。
2、刺魚的角度
揚竿刺魚的角度分別為揚竿角度和控魚角度。相關計算數據來表明,當揚竿角度為向上30°時,3.6m和4.5m竿子的齊竿線釣組,魚鉤向上的移動距離分別為0.9m和1.3m,鉤尖足以貫穿鯽魚的嘴唇,如果垂釣的水深在1.5m左右,即使刺魚出現空竿,雙鉤也不會飛出水面,形成纏竿亂線的局面。鯽魚的控魚角度以45°—60°為佳,刺中之后留有15°—30°向上揚竿空間,根據個體大小調節。因鯽魚個體有限,不應采取90°直立或后傾角控魚,以免魚離水面竿尖死彎,造成小魚斷竿悲劇。
3、刺魚的幅度
揚竿刺魚的幅度與角度不是一個概念,幅度是指刺魚的瞬間鉛墜的移動距離,幅度應該是越小越好。無論揚竿初始角度是否保持在30°范圍之內,都要盡量減小提竿刺魚的幅度,釣界比較統一的標準是鉛墜向上移動不超30cm。若完成小幅度刺魚,刺魚速度一定要快,瞬間腕力要足夠,這樣刺中魚之后,主線和桿子的彈性,能快速抵消了刺魚時產生的動能,魚感覺不到有牽引力,痛感也會很輕,魚才不會太驚慌,提竿稱重魚可能還在停止不動狀態,控魚過程中魚不會發生激烈的掙扎。
二、揚竿刺魚的主要問題
1、角度力度失配
一種情況是:揚竿角度大,力度也大,空竿就“飛線”,中魚就“飛魚”,新手比較多見,老手大多為誤判魚的個體,揚竿角度和力度出現失配,一是急于提魚上岸,二是誤判后加力所致。“飛線”和“飛魚”都會出現三種情況,向上飛、向后飛、向自己飛。另一種情況是:揚竿角度小,力度也小,而刺魚幅度又不夠,雖然不會“飛線”“飛魚”,但因為刺魚幅度小、力度小,再次向上揚竿控魚時,鉤尖的二次貫穿會加劇魚的疼痛感,魚會激烈掙扎造成驚窩,如遇大魚外躥二次強提有可能斷竿,這種情況老手、新手都有可能發生,老手以為是小雜魚大意了,新手還是技術不熟練的問題。
2、程序銜接脫節
揚竿刺魚是由多個環節組成的一個整體過程,除了前面提及的時機、角度、幅度、方向等技術問題,還包括提魚稱重、提魚離窩和控魚摘魚環節,部分釣友對這三個環節之間的銜接關系不清晰,主要問題為:一是刺中之后不稱重,急于提魚離窩,但由于魚個體大小不明,揚竿力量和角度要么大了,要么小了,在轉換過程中,造成魚拚命掙扎驚擾了窩子。二是刺中之后習慣性松下竿,然后再用竿尖繃線,最后才開始揚竿,如果使用無倒刺鉤,這就給鯽魚留下了吐鉤逃脫的時間和空間。三是提魚離窩之后不論個體大小,直接拉魚出水,造成魚恐慌性亂躥亂動,還沒上岸就爭脫落水。
3、持竿斜向刺魚
正常情況下,持竿小臂不動或前伸20cm,抖腕刺魚后垂直向上揚竿即可,觀察釣友的操作發現,部分釣友習慣于向左或向右斜向刺魚,還有釣友習慣于先向后拉竿,然后再揚竿刺魚,這就是習慣性動作形成的一種動力定型,糾正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樣的操作并非不可,但這種斜向揚竿與向正上方揚竿相比,控魚的空間由180°扇面變成了90°的圓角,縮小了控魚空間。如果為了大小兼顧而使用稍大號的內彎形長尖釣鉤,容易鉤裂鯽魚兩側唇邊而跑魚,或者出現“魚口奪鉤”的情況。再者碰到鯉魚等大體型魚種,很有可能出現弓不起釣竿,形成拔河斷線的被動局面。
4、揚竿時機把握不準
野釣中經常聽到旁邊的釣友說,這一竿打早了,這竿又打晚了,連續空竿之后,心態就會發生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有的釣友對于鯽魚漂相缺乏整體的認知,不能做到精識各種漂相,分不清哪種漂相是魚在試餌,哪種是已經吸入口中,揚竿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從根本上說還有缺少經驗。另一方面習慣用過往經驗代替現實,比如在同一條河流,同一個釣點,鯽魚早晨吃餌的漂相,與中午的漂相有可能出現較大的差別,但人在固有意識的支配下,很難改變揚竿的時機點,心里明白應該怎么做,但到了真正操作時,仍擺脫不了下意識的支配。
三、常見問題的處置方法
每個釣魚人都經歷過從不會到學會,從學會到熟練,從熟練到生巧的過程,出現問題屬正常現象,逐個學會處理就好。
1.揚竿刺魚問題的處理
a.無論掄大臂小臂、撅腕翻腕、上提后拉等哪種提竿刺魚動作,揚竿角度要以30°為臨界角,通過以**為主的實戰練習,形成新的動力定型,可有效避免“飛線”“飛魚”情況發生。
b.刺魚應采取抖腕后向上提拉手法,以內力的寸勁,促使竿稍瞬間上彈,帶動雙鉤加速運動刺穿魚上唇,重速度而不要加大力,連貫完成這個技術動作后稍作停頓立即稱重。
c.長竿短竿、水深水淺應有所區別,長竿抖腕刺魚幅度要小,短竿抖腕幅度可大一點。釣淺水抖腕幅度要小,釣深水抖腕幅度要大,根據作釣實際靈活掌握為佳。
2、空竿“飛線”問題的處理
a.當空竿“上飛線”時,竿子要立即停止上揚,保持竿子實時位置不動,同時仔細觀察線組自由下落的方向,隨時準備移動竿位避讓,不給運動中的線組接觸釣竿的機會,最大限度地避免竿線纏繞亂線打結。
b.當空竿“后飛線”時,竿子停止后仰運動,立即順勢劃弧形向前下壓竿稍,這個過程一定要注意鉤子不能與竿子上部接觸,否則會發生嚴重的纏繞,即使解開線組也可能有暗傷。如鉤已掛后方樹枝并纏繞,原則是保漂棄線。
c.當空竿向身體飛線時,記住一定要快速躲避,千萬不能心存僥幸,防止鉤傷眼睛和面部,我曾親眼見釣友被魚鉤刺穿眼皮。實在躲避不及鉤到上衣背部,找人幫忙摘下或脫衣自行取下,不要試圖硬拽下來。
d.當魚脫鉤意外飛線時,首先要盡力避免被鉤傷,在此基礎上避免浮漂與釣竿發生碰撞,保證浮漂不被碰裂打折。由于這種飛線是突發狀況,竿線纏繞的概率高,極易造成主線打死結,無解時更換新線組。
3、揚竿“飛魚”問題的處理
a.當向上方“飛魚”時,魚的個體一般不大,這時將竿子停住并保持不動,讓魚帶動線組自由落體,待其入水后再次揚竿重新控魚。不要采用掄魚帶線的辦法,防止稍繩受損、損傷接口及卡節等意外情況發生。
b.當向后方“飛魚”時,千萬不能采取劃弧向下壓竿尖的方式,這樣很容易將竿稍折斷。只能讓魚再“飛”一會兒,然后自然落到岸上,如掛上身后樹枝摘不來,也只有舍線組保浮漂。
c.當向自己“飛魚”時,首先要避開,由于此時竿子多是直立狀態,線在魚的重力作用下,下拉竿尖形成“回頭彎”,極易造成斷竿,此時人后退向下壓竿,讓魚落地或入水,或采取阻魚后擺等辦法保護釣竿。
- 上一篇: 人間芳菲四月天一場爆護伴我還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猜你喜歡
- 2024-01-04 【漁人節】加粗漂尾不會調?試試這幾點,簡單實用
- 2024-01-04 人間芳菲四月天一場爆護伴我還
- 2024-01-04 繼續折騰小物竿,7本44尺迷你小并繼—壹階段
- 2024-01-04 【神配方】夜雨未作釣,來個近期作釣過程分享!
- 2024-01-04 南沙河退水嚴重,鬧小魚,調整調整小有收獲
- 2024-01-04 今天釣了兩個地方,還跑掉一個大的,這讓我情何以堪
- 2024-01-04 【神配方】狂拉板鯽幾十尾,再拔竹筍一大堆,五糧誘餌顯神威。
- 2024-01-04 【神配方】世上本沒有神配方,用的人多了,也就成神配方了
- 2024-01-04 【神配方】自營餌料發神威,一鳴驚人不打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