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磯釣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其要意是說:凡事應恰到好處,拿捏適度。
在海釣中應修改為:“水無流則無魚”。
原因有二:
其一:「特性」:魚類對外界的感知60%以上是靠魚體的側線感知而傳導的,20%靠嗅覺,10%靠視覺(個別魚種的視覺能力略強,比如黑鯛。)另外流動的水必然帶入水中大量的氧氣。所以海魚喜歡流動的水如同人類喜歡節日熱鬧一樣,因為流動的水就是魚兒們的節日。
其二:「進餐生物鐘」:為什么說“流動(活動)的水就是魚兒們的節日”呢?
那是因為流動的水能夠讓海洋中的生植物或主動或被動的都“行動起來”,換言之:水的流動就是它們的開飯的“鐘聲”。這開飯的鐘聲一響,海里面的魚蝦、海藻、貝類以及微生物等會隨之活躍起來,這時的生物鏈條就快速的運轉了。
這里我們以浮游磯釣為中心聊一聊如何應對水流的"壞脾氣",以及各種疑難雜癥的解決辦案。
水流上下兩層皮:
細心的釣友都會注意到大海的頑皮和狡詐--"兩層皮":即使在地形單純、變化不大的釣場里面,一道方向與速度都甚穩定的水流,也會出現表層流速較快、底層流得較慢的現象;假如這個釣場又碰巧有一定的深度、釣棚很深、流勢又不太強,這樣的情況下必將使你的常規釣組"走板"。隨之帶來的便是抄控的困難和魚獲的削減。怎么辦?
辦法有三:
第一種方案---重組釣組。
為了使“走板”的釣組恢復有利的泳姿--即準直線前傾(餌先行)。首先更換小一號或更苗條的阿波,釣友們都知道越小越苗條的阿波她的刨面就越小,她的隨波(乘流)性也就小這樣首先解決了上層流快而阿波跑先的毛病。但,換上小阿波須加強抄控技巧。
第二種方案---使用水中浮漂或減去子線咬鉛。
在精敏超輕磯釣和全層釣法的影響下,近年來多數釣友大有放棄使用水中浮漂的趨勢,但不能盲目、更需靈活運用。象因"兩層皮"而"走板"的這種流水情況下使用水中從而校正釣組泳姿應是不二的辦法,因為水中是選用比重大于水但小于鉛的黑檀木為主要制造材料,藉其體積較大(比咬鉛大很多)的優勢增加釣組水阻力,即可使釣組適應水流特征方能將線系推出一個適當的打斜角度。
第三種方案---調整誘餌比重及打法。
由于面流快而底流慢使用常規的誘餌比重及打法就難于實現誘釣同步。那么適當地加強誘餌比重并遲打或遠打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談到磯釣找魚就不能不談到幾個名詞,明白進而準確拿捏你就能"找到"魚兒在哪了。
目:
一種水流現象概念, 指海流打上海岸後, 海流從一個或多個渠道流回大海離岸流的一種情況, 同樣地從岸際沖擦以下的食物也會沿此渠道流向大海, 為磯釣重要標點, 很多時能從視覺上觀測, 當海浪拍打岸際形成一條條的白色泡沫帶就是沖目, 整條泡沫帶就稱之為沖目流。
【潮目】
一種水流現象概念, 最先提出此概念為日本早期磯釣專欄作家及磯釣先驅高橋康生先生, 當兩股或以上水流相交, 擦過或對沖時, 水流會產生打轉或遲緩或吸入或涌起等現象, 水流中的食物也將滯留在此, 為磯釣重要標點, 很多時能從視覺上觀測, 細心細意便可發現。
反撥潮:
一種水流現象, 當水流拍打岸際或經過涌上孤礁時, 水流產生打轉的一種情況。
暗礁渦流區:
一種水流現象, 當潮水在受到暗礁阻擋時,便會在暗礁的后面形成內卷的渦流。
本流:
一種水流現象, 指海水流動的主流帶,這種本流通常流速快而強勁。基本上能從視覺上觀測。
聚魚:
指天然環境水流或氣溫下比較容易聚集魚群的地方。
- 上一篇: 淺談天氣與海洋變化對磯釣的影響
- 下一篇: 圖解手竿diy改制磯釣竿的做法
猜你喜歡
- 2017-06-26 5個方面帶你了解什么叫磯釣竿
- 2017-02-25 圖解磯釣中浮波與夾鉛之間的關系
- 2017-02-16 浮游磯釣的防具選擇及安全注意事項
- 2016-12-29 海釣入門之浮游磯釣的誘餌制作方法(下)
- 2016-12-29 海釣入門之浮游磯釣的誘餌制作方法(上)
- 2016-09-06 漫談海釣磯釣技術的四大優點
- 2016-08-01 海釣入門之浮游磯釣誘餌的作用與應用特性
- 2016-08-01 磯釣釣點的水深與釣組配重的關系
- 2016-07-30 海釣入門之浮游磯釣的釣點選擇常識
- 2016-07-28 挑選磯釣丹錐時應注意的幾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