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17fpr"><cite id="17fpr"><ruby id="17fpr"></ruby></cite></listing>
<menuitem id="17fpr"><noframes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menuitem id="17fpr"><dl id="17fpr"></dl></menuitem>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cite id="17fpr"></cite>
<menuitem id="17fpr"></menuitem>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strike></cite>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dl id="17fpr"></dl></var><cite id="17fpr"></cite>
歡迎訪問釣魚網,請記住本站域名 www.dmg-elevators.com
以魚為媒,以釣會友。

首頁 > 磯釣

花蓮海釣游記

yu81.com 2023-04-25 磯釣 評論

一場新冠疫情讓我滯留臺灣,無法回到青島仰口——那是一個背山面海寧靜安詳的小鎮,一個我計劃退休后在此安享余年,能夠上山、下海、釣魚的地方。

去年7月,我回臺灣照顧我的侄孫的任務結束了,他回到他父親的身邊去讀小學了。

我原計劃立即回山東,但因疫情的緣故而擱置,遂決定暫時搬至離臺北百公里外的花蓮。

這里像極了仰口,同樣是一個背山面海的小城。

有過臺灣環島游經歷的大陸游客都知道,花蓮是必去游覽的一站。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花蓮的條件得天獨厚,既有山又有水,是個仁智兼備的好地方。

7月底,我先赴花蓮探路,順便把住處安排好。這次三天兩夜的探路之旅,我除了把落腳處租下之外,還要把附近的釣點打探一番。

花蓮縣南北長,東西短,瘦瘦長長占據了臺灣東海岸一半的位置,按旅游景點劃分,可分為東部海岸風景區與花東(花蓮臺東)縱谷風景區。

前者以位居中間的花蓮市為中心,往北有極具盛名的七星潭風景區,這里不但是旅游打卡景點,更是遠近聞名的灘釣黃金釣點。

想必有過臺灣環島游經歷的大陸游客都來過這里,他們肯定會被那綿延數公里的銀色沙灘和黑白黃各色相間的鵝卵石所吸引,甚至顧不得導游再三提醒,忍不住拿上一兩塊留作紀念。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來花蓮旅游時就來過七星潭,當時沙灘邊到處樹立著“請勿私自拿取沙灘上的鵝卵石”的提示牌,不知何故這次來已經完全看不到這些牌子了。

七星潭美麗沙灘上遍布晶瑩美麗的鵝卵石

從七星潭繼續北行,一路都是沙灘。當地人說,要一直走到與宜蘭交界處附近的清水斷崖才是礁石區。

不過,這段路開車尚且要花一個多小時時間,我這趟探路之旅租用的50cc小摩托車是去不了的,只能等正式搬來之后再說了。

從花蓮市往南,對我這個喜歡玩遠拋沉底釣的人來說,終于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位于花蓮市區的太平洋公園,雖然還是綿延的沙灘,但是臺灣人俗稱“肉粽”的消波樁(防波堤)到處聳立著,這可是浮游磯釣與遠拋沉底的好釣點。

揮竿七星潭

從太平洋公園出發繼續南行,雖仍以沙灘為主,但已偶有礁石區。

我探訪了幾個釣點后繼續南行,沿途有不少美麗的景點,其中遠雄海洋公園最為吸引眼球。

過此公園不久就是鹽寮漁港——一個廢棄的小漁港,這里景色很美,聽說里面既能磯釣,也能灘釣。

當天有不少浮游磯釣的釣客,跟他們閑聊后得知,左手邊的防波堤昔日深入大海1公里遠,后來被臺風吹毀了一半,失掉了它的功能,也導致了它的荒廢。

防波堤前端也有玩浮游磯釣的釣客,這里應該是非常理想的遠拋沉底釣點。

灘釣太平洋北濱公園,還可以欣賞各式各樣的鵝卵石

漁港的另一端是沙灘,有人在灘釣,走近一看,兩位釣客的小冰桶里幾乎塞滿了魚。

打聽后得知,這些都是在沙灘浪頭覓食的灘釣魚種,有他們俗稱的呱呱仔、幽面、午仔、甘仔、金錢仔(臺灣本土人講的閩南語很多以”仔”結束,發音類似普通話的“媽”),也有成群出沒的沙丁、沙梭。

兩位好心的釣客告訴我,這里的魚況比海洋公園好,等到9月以后,魚體更大,數量更多;繼續南行約10公里處的牛山,那里魚況更好。

因當時已日薄西山,我只好打道回府,留待下次繼續探訪。

當晚回到旅館,我在網上找到一間豪華套房,實地看房后非常滿意,當場簽約并繳付了房租,第二天回到臺北立即開始打包,7月底按計劃搬至花蓮。

釣客最愛的灘釣魚種——午魚

花蓮七星潭處女釣

搬到花蓮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展開我的花蓮處女釣。

七星潭誘人的黃金沙灘,加之網上大肆宣揚那里有“巨怪”——牛港鲹,因此理所當然成為我的首選。

已經很久沒有灘釣經驗的我,根據釣具店老板的建議,選擇小筆管魚作魚餌。

老板聽我說準備釣沉底,勸我盡量拉長子線,使用大鉤粗線,因為花蓮的沙灘跟臺灣其他地方的沙灘不同,雖然靠著岸邊,但有數米的深溝,時常會碰到類似牛港鲹的巨怪,不少人以斷線收場。

太平洋南濱公園消波樁上的釣客

到達七星潭時已經有幾位釣客在沙灘上玩路亞,因牛港鲹屬掠食性魚種,性情兇猛,想釣獲它,使用鐵板路亞的幾率比沉底遠拋高很多。不過,當地釣客均使用6米多長的軟竿作釣。

至于為何用如此長竿,他們說是因為花蓮這一帶一年四季都有大浪,長點的魚竿可以躲避浪襲。

我的魚竿都是4米半長的硬竿,不適合路亞釣,只好乖乖地享受我的遠拋沉底懶人釣法。

為避免與那些路亞釣的人纏線,我選擇一處遠離他們的釣點。

釣點能否選對,直接關乎“空軍”與否。

不過,對于一個從未涉足且綿延數公里長的地貌幾乎一樣的沙灘,我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且釣且看了。

果然,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兩支魚竿紋絲未動。

我走過去跟兩位正在是用木蝦釣軟絲(臺灣人稱呼章魚、八帶為軟絲)的路亞釣友閑聊,他們告訴我,眼下還沒到釣牛港鲹的季節,再過一兩個月,秋天來到時,機會比較大。

此外,這一帶不是純沙質的灘地,而是沙礫區,要去純沙質的沙灘還得繼續往北走大約3公里左右。

已經兩個多小時沒有魚訊了,我便依照他們的指引,收竿前往換新釣點試試運氣。

一條至少3斤重的烏魚上岸

新釣點的地貌果真與剛才的釣點不同,沙灘上沒有碎石,而是泥沙混合。

在這里釣了一個多小時,竿梢頭有過幾次小幅度的擺動,但都沒能獲魚,想必都是些小魚小蝦。

接近黃昏時,我終于釣上一條小鰻魚,是當地的虎鰻,因個頭太小而放歸大海,不過總算沒“空軍”。

正準備收竿打道回府時,一位老兄走過來閑聊,言談中得知是同道中人,家就住在附近。

跟其他人說的一樣,他也說我的沉底釣法很難釣到魚,因為大部分在沙灘覓食的魚都是那些名字中帶“仔”的魚,它們都很靠近岸邊,要釣這些魚無須跑到這里,花蓮市區的太平洋公園就是非常好的釣點。

他讓我去買9號或10號的小串鉤釣組,南極蝦是最好的魚餌,可以使用浮標或沉底釣法。

再三道謝后,我踏上歸途,路上又跑了趟釣具店,買好了釣組與南極蝦,決定第二天前去一試。

六齒金線魚出水

太平洋南濱公園沙灘釣

這天上午10點剛好是最低潮,也就是我們說的干潮底。

太平洋公園以中山路為界分為兩半——北濱與南濱。

我在早上8點左右到達釣點,這片沙灘比七星潭小很多,最北邊是花蓮溪的出海口。

聽說因為海水淡水在這里交界,所以是大魚喜歡覓食的地方,難怪已經有不少釣客在那里揮竿,感覺都是在路亞釣。

在我的左邊有兩人坐在沙灘上垂釣,他們的魚竿都架在魚竿架上,看似也在玩沉底釣。

我選一處離他們大約50米遠的混水區下竿,昨天那位老兄告訴我,這是大魚喜歡出沒的地方。

此時大約早上8點多,正是落到八分潮,魚兒比較活躍的時候。

果然,下竿不久,竿梢頭一陣抖動,釣到一條2兩左右的小“甘仔”,它學名吉打鲹,與我們常吃的白鯧、金鯧魚同屬鲹科。

當地人說這種魚肉質很細嫩,味道非常鮮美,可它實在太小了,一貫堅持留大放小的我將它直接放回大海。

鴻運當頭,在消波樁上釣到的1斤多的石鯛

出乎我預料的是,這里魚訊不斷,我連續釣上十多條。由三枚鉤子組成的串鉤釣組,有好幾次三鉤齊中魚。我留了幾條稍大一些的,小的通通放生。

附近的一位釣友也在不斷上魚,我趁著喝水休息的工夫走近打探,發現她是一位女釣友。

原來,她的老伴去世了,留下一堆釣具,丟了可惜,于是繼承衣缽,偶爾釣魚打發時間。

她的冰箱已經快滿了,里面也都是前面提到過的“仔”魚。

我見她大魚小魚全部笑納,問她何不將小的放回去,待其長大一點再釣它們上來。

她說,她看到我把一些小的丟回大海,正想過來告訴我,這些沙灘附近的魚一離開大海幾乎馬上就嗚呼哀哉了,我丟回大海的好幾條魚的尸體都漂到她那里去了。

她撿起來幾條給我看,幽默地問我,還認識它們嗎?

從太平園北濱公園帶走的魚獲——一尾石鯛和十余尾六齒金線魚

后來我又去那里釣了幾次,每次都遇見她,就把釣到的小魚都給了她。

在她的指引下,我知道了去何處可以沉底遠拋釣一些礁石附近的石斑魚。

太平洋北濱公園釣石斑

連續在沙灘上享受多日逗魚的快樂后,我決定按照那位女釣友的指引,去“肉粽”——消波樁附近釣一釣其他魚種。

千萬不要小看沙灘那些個頭不大的小魚,鲹科魚的拉力與吃餌的力道都不小,最有趣的是你要去“挑逗”它,即隨著浪推不斷地收緊釣組;若無魚況,就要拖動釣組引起魚的注意,這樣”逗魚”的樂趣可是遠拋沉底的懶人釣法比擬的。

另外,當地人稱“午仔”,學名四絲馬鲅的魚,搶食更是兇猛,有”海底銀梭”的雅號,當地的釣友說偶爾能釣到兩三斤重的大家伙,我可要會一會他們。

我根據潮汐表,在接近中午退了半潮時到達釣場。

這片消波樁由沙灘向海中延伸50米左右,我到達時已經有不少釣客,他們大多在玩浮游磯釣,臺灣釣客口中的黑格(青島釣客叫它海鮒)和烏魚(青島釣客叫它梭魚)是他們的對象魚。

晚上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

我選了一塊比較靠近沙灘的“肉粽”作釣位,心想萬一沒有石斑,還可以釣釣沙灘上的魚。

我剛拋出一根遠投竿,旁邊玩浮游磯釣的釣客那里就有了魚訊。

他的軟竿已經彎成了近九十度,魚還在奮力掙扎。

另一位釣友趕緊拿著撈捕竿上去幫忙,兩人配合默契,很快將魚請上岸,是一條2斤多的烏魚。

就在此時,我的魚竿也有了信號,串鉤上三枚鉤子中了兩條,都是紅鰭石斑魚,重3兩左右。

剛摘完魚,那根靠近“肉粽”的3米短竿的竿梢突然一陣抖動,提魚出水,三鉤皆中,三條非常漂亮的六齒金線魚,但個頭太小,于是全部放生。

旁邊的釣友告訴我,這種魚很鮮美的,都這么大,建議我不要丟。

紅鰭石斑也是在消波樁上釣到的

估計是因為魚群集中靠近“肉粽”覓食,我幾乎竿竿上魚,沒有空竿,而且不是兩條就是滿鉤。

半個小時下來,我最少釣上五十條,最后只留下十條左右個頭大點的,準備帶回去清蒸。

手忙腳亂地釣了一個多小時,魚訊終于停止了。

我抓緊時間喝口茶,將遠投竿又拋了出去。

或許魚兒們的飯點已過,此后一個多小時沒有魚訊。

眼見日薄西山,我開始收竿,鉤子拖回至眼前,竿梢竟猛然下沉,直覺判斷這是只不小的家伙,跟它拼斗了幾分鐘,竟然收上一條1斤多的石鯛魚。

旁邊的釣友都跑來看,并祝賀我運氣好,因為這種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并且很難釣到。看來晚上可以加菜了!

在鹽寮漁港釣到的1斤多的幽面,它學名斐氏鯧鲹,特點是身上有兩顆“美人痣”

鹽寮漁港釣幽面魚

在太平洋公園連續釣了一個多星期后,我決定換個釣點試試。

當天是星期一,是大潮(高低潮的潮高差距比較大時)日,天色微亮時我便出發了。

我的經驗是大潮時海流較大,釣組會海流慢慢地帶著移動。

沒有流水就沒有魚,這已經是釣魚界的金科玉律了。

車行半小時即到達鹽寮漁港。

此前我來此考察過地形,也算輕車熟路,因此停好機車就直奔沙灘邊的一排“肉粽”,選擇前有一小片渾水的一塊“肉粽”就將魚竿拋了出去。

鹽寮漁港的消波樁

由于是周一,且時間尚早,只有左前方消波樁前的碼頭上有兩個人在釣魚。

通常,周末我是不來釣魚的,因為人太多,碰到“菜鳥”容易纏線,而且十個釣魚人有九個抽煙,妨礙我呼吸新鮮空氣。

魚竿拋出沒幾分鐘就有了魚訊,還是小“午仔”,雖然放回大海也活不了,對于我這種喜歡釣魚卻不喜歡處理魚的懶人來說,還是放回去喂大魚比較好吧!

一竿中兩條午魚

釣了大約兩小時,留下的比較大的魚幾乎塞實了半個小冰桶。正當我要收竿移步碼頭釣其他魚種時,竿梢頭猛力彎至近90度!

我的魚竿可不軟啊,莫非牛港鲹造訪?跟它拉扯了幾分鐘,拽上來一看,是條1斤左右的幽面。

學名斐氏鯧鲹的幽面可是沙灘魚種中的極品,它跟一般的鯧魚長相類似,特點是身體上有兩個黑點,如兩顆醒目的美人痣。

此前我在太平洋公園也釣到幾條幽面,但沒這么大。

能帶來福氣的金錢魚

看來這里真是個好釣點,不僅魚咬鉤更頻繁,體形也比太平洋公園的大一些。

趁著幸運之神降臨時,我趕緊轉移至碼頭,看看能否釣到牛港鲹,但是事與愿違。

可能因為魚的飯點已過,整個下午除了一條小鸚哥魚造訪——當然也被我放生了,魚竿幾乎始終處于靜止狀態。我把晚上準備清蒸的魚清除內臟后,收竿踏上了歸途。

最受臺灣釣客歡迎的海釣魚種排行榜

在花蓮有這樣一首順口溜: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加,五鮸,六嘉鱲,七赤鯮,八馬頭,九烏喉,十春子。它說的是臺灣海釣客最愛的前十名魚種。

牛港鲹堪稱海釣愛好者共同的夢想對象魚

午就是本文中提到的午仔;紅沙是銀鯧的一種;馬加就是馬鮫,鯖科四大魚種之一(其他三種是鮪、鲅、鰹);鮸魚會咕咕叫,青島的黃姑就是鮸魚的一種;嘉鱲是真鯛魚,即青島釣客口中的紅海鮒(紅加吉);赤鯮學名黃牙鯛或血鯛,屬于鯛科;馬頭魚學名甘鯛或方頭魚;烏喉學名黑姑魚,屬于石首魚科;最后的春子也屬于會咕咕叫的石首魚科,即青島釣客最愛的黃姑魚。

真是不看不知道,花蓮真奇妙!

在花蓮沙灘邊竟能釣到臺灣釣客心目中排名前三的魚種,這可真是一個得天獨厚,山好水好魚更好的城市。

這是筆者釣獲的一條1斤左右的小牛港鲹

Tags:

欄目排行
欄目推薦
    熱門tag
    鯽魚 海竿 路亞 野釣 拋竿 海釣 翹嘴 鱸魚 手竿 餌料配方 窩料 泄力器 遛魚 餌料 船釣 夜釣 爆炸鉤 冰釣 比賽 北京 競技
    最新評論
    一二三四高清免费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