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鰱鳙,即鰱魚與鳙魚的合稱,以其細嫩口感和誘人風味,成為火鍋中的佳選;體型碩大,捕食力強,一旦進入捕食區域便迅速攻擊,因而備受眾多釣魚愛好者青睞;然而浮釣鰱鳙魚高超技巧分析必看,在真實的垂釣活動中,眾多釣友雖心向往之卻缺乏技巧,只能旁觀他人垂釣,自己只能眼巴巴地欣賞;因此,今日,我愿將所積累的垂釣經驗與大家分享,探討如何成功釣獲鰱鳙。
鳙魚頭大發黒
首先了解一下鰱鳙習性
鰱魚與鳙魚均屬上層魚類,其中鰱魚游動的水層相對較高,而鳙魚則游得較淺,這種差異在體型較大的個體中尤為顯著,故而垂釣時,水深越深,捕獲的魚體往往也越大;它們均以攝取浮游生物為食,鰱魚主要攝食藻類、草類等水生植物,而鳙魚則以小蚊蟲、小蝦卵等浮游動物為主。此外,鰱魚和鳙魚在氣味偏好上存在差異,前者更偏愛酸、甜以及臭味,而后者則更傾向于腥、香和臭味。盡管如此,它們在食物來源上有著共同點,都以浮游生物為主食,因此在釣魚方法上并無二致。
鰱魚頭小發白
接下來進入主題看一看具體如何作釣!一、選擇釣位是基礎
釣位挑選對釣魚愛好者來說常常是個棘手的問題,眾多釣友對此感到困惑,釣取鰱鳙亦是如此。首先,必須挑選一個恰當的地點;畢竟,不同的水域環境各異,釣位的選擇也各有差異。大致的考慮因素應依據季節、氣溫以及水溫的變化,通常在春秋之際選擇水深較大的地方垂釣,夏季則偏向于淺水區域,而冬季鰱鳙很少開口,因此不建議在冬季進行垂釣。
二、釣具配置是關鍵
垂釣鰱鳙時,釣具的選擇至關重要。首先需注意鰱鳙體型龐大,力量充沛,沖擊力強,極易導致釣竿斷裂或釣線被切斷。盡管有人認為選用粗竿和粗線即可,但這并非最佳方案。粗竿意味著重量增加,不利于拋竿和調整拋投頻率。雖然粗線較為牢固,但會阻礙魚口,使得餌料浮漂的信號不明顯。因此,選用最合適的釣具組合是必要的。垂釣重量在五斤左右的鰱鳙時,宜選用2.5至3.0號的主線,以及2.0至2.5號的子線。鉤子應選擇鉤尖筆直的,例如新關東4號,避免使用彎曲的鉤子,因為鰱魚的嘴巴較大,上顎既硬又厚,不易被鉤尖刺穿。如果個體更大,比如達到平均十斤左右,那么只需要增加一個型號的線組鉤子就足夠了,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魚;選用2.5至3克的浮漂最為適宜,因為它的信號既清晰又干脆;在釣竿的選擇上,應避免使用大物竿,因為其重量大且硬度高,不利于操控魚;因此,建議使用6H二八偏一九的釣性魚竿,特別要注意釣竿的腰力必須充足,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魚;按照這樣的配置,基本上就不會出現問題了。
三、開餌用餌有講究
垂釣鰱鳙時,開餌的關鍵在于霧化效果需佳,且餌料比重宜輕。霧化效果佳,餌料在水中擴散面積增大,有助于吸引魚兒聚集。然而,即便如此,也要注意避免霧化過度,確保餌料在鉤上能保持一定時間的殘留,至少一分鐘為佳。那么,為何餌料需要如此長時間的殘留呢?魚兒入窩后,必須給予它們一段進食的緩沖期,故而不可急于將釣竿投擲,需耐心等待片刻。在這段等待期間,鉤上必須附有餌料,同時要求餌料既要具備霧化效果,又需確保其能夠牢固附著于鉤上。至于餌料比重較輕的原因,在于餌料無法將浮漂沉入水底;再者,關于垂釣鰱鳙所用的餌料味型,之前已經提到這兩種魚的喜好并不一致,不過它們都對酸臭味情有獨鐘;然而,這種餌料的味道過于濃烈,沾上手后幾天都難以消除,而且還有其他替代的味型,比如腥香味,我們何必給自己找麻煩呢?因此,釣友們無需刻意尋求具有酸臭味的魚餌,這種想法屬于過往的陳舊觀念。當前市場上,許多適用于鰱鳙的餌料都表現出色。只需注意餌料的調配狀態,其它方面無需過分擔憂。
四、釣法釣技要靈活
首先,我們來探討調釣的方法;垂釣鰱鳙與其他魚類有所不同,必須采用浮釣的方式,這便需要我們進行帶餌調漂,即雙鉤或單鉤掛餌后對漂目的調整,這被稱為釣目。舉例來說,如果掛餌后漂目為四目,那么我們就以四目為釣目。當浮漂露出五六目時,意味著餌料即將耗盡,這時應提竿重新掛餌并拋竿。此外,還需注意浮漂的重量不宜過重,因為過重的浮漂會干擾魚兒的進食,通常3克左右的吃鉛量最為適宜。鉤距宜控制在十一二公分左右,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這是因為垂釣鰱鳙時,一般采用上鉤掛餌、下鉤空鉤的方式。餌料在霧化脫落的過程中,在這個距離處最適宜鰱鳙進食。若鉤距過長,霧化面積隨之增大,魚在吸餌時未必能準確咬到鉤子,因此常常發生魚嘴外錨的情況。這也是為什么許多釣友在垂釣鰱鳙時,往往不是正口的原因之一,即鉤距過大所致。
作釣初期為吸引魚群階段,拋竿速度需加快,保持每分鐘七八次,待魚兒聚集后,可適當減緩拋竿速度;至于從哪一層水域開始垂釣,觀點各異,但通常在誘魚階段我會選擇釣至水深的約三分之一,若遇到超過十米深的水庫,則先從三米深處開始垂釣,抽釣一段時間后若無動靜,再逐漸提升浮漂位置,向更深的水域垂釣;當鰱鳙魚群靠近時,浮漂會出現晃動和傾斜的動作,若出現此類漂相,不僅表明魚群已進窩,還意味著魚兒已咬鉤,只需稍微調整釣深,即可成功釣獲;只要找準了魚層,垂釣過程便會變得非常簡單。
在釣魚過程中,成功中魚后迅速提竿刺魚這一動作至關重要,必須適度用力,既不能用力過猛,用力是為了確保鉤子能刺得更深,以免魚兒脫鉤;而避免用力過猛,則是為了不致讓魚兒感到過于疼痛,以便在我們迅速將竿子立起時,魚兒雖感疼痛卻還未及反抗;然而,有些釣友在刺中魚后,卻使出渾身解數去抬竿,結果要么是切斷了魚線,要么是讓魚兒疼痛難忍,拼命逃竄,最終導致魚兒逃脫。因此,釣魚時提竿刺魚的步驟不容忽視,操作需細致入微,力求剛柔相濟;即便如此,有時遇到大魚也難以完全控制,此時需迅速松開手,同時輕輕握住竿子下端,既不可完全松開也不可緊緊握住,需施加輕微的力量,待魚沖勁減弱后,再緩緩將其拉回,輕柔地提起竿子并繼續遛魚;關鍵在于,一旦竿子豎立起來,魚基本上就處于我們的掌控之下了。然而,我們仍需做好進行長期戰斗的心理準備,并運用恰當的釣魚技巧,因為鰱鳙體型普遍較大,一旦它們切線逃跑,既讓人心疼又顯得不劃算。
釣魚時使用抄網是許多釣友的技能,然而部分釣友對此卻缺乏了解,他們以為只要手握抄網,無論怎樣操作都無妨。實際上,抄魚也有其特定的技巧。首先,必須從魚的頭部開始抄起,而不能從尾部開始;其次,在抄魚的過程中,需要眼疾手快,避免猶豫不決,明確是否進行抄魚;一旦魚被抄入網中,還需注意不要隨意抬起抄網,因為即使是質量上乘的抄網,也承受不住這樣的動作,很容易導致抄網損壞或者魚兒逃脫;正確的做法是采取向后拉扯抄網的方式,將魚兒安全地拉到岸邊。
結語:
閱讀完這些內容,您是否感到垂釣鰱鳙其實并不復雜,缺乏神秘感,其區別僅在于需采用浮釣、頻繁拋竿,并需探尋水層;實際上,釣魚雖千變萬化,但核心技巧是一致的;垂釣的魚類可能各異,釣法亦有所區別,但技巧本身并無二致;只要不斷學習、深入思考、反復反思,就不會遇到難以克服的難題;今天,我就將這些經驗與大家分享,如有遺漏之處,還請各位釣友不吝賜教,并提出您寶貴的建議!
最后,祝朋友們出釣愉快,魚獲滿滿!感謝閱讀!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 2025-08-03 安徽水利信息平臺網:匯聚詳盡數據,便利多方掌握水利狀況
- 2025-08-02 偷得浮生半日閑,邂逅僧話享寧靜,分享這句詩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