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釣魚愛好者們對于餌料配方的信心或許能與某些醫療方案相媲美:他們普遍堅信,自家的配方具有廣泛適用性,并且遠勝于市面上現有的商品餌料。近年來,無論是某某冠軍選手的餌料、某某坑冠者的秘方,還是某某科研機構研發的添加劑,都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買回來后你才會發現:也不過如此!宣稱五分鐘必能釣到魚的,你卻可能釣了五個小時仍無魚上鉤;所謂祖傳秘方,實則不過是幾種商品餌料的簡單混合(祖先們大多在溫飽線上掙扎,沒有挨餓的基本都在為溫飽而奮斗,不掙扎的又怎會有心思去研究餌料呢?);聲稱能咬斷石頭的,其實不過是交了智商稅。說到底,除了幾家大廠的平價餌料,其他絕大多數不過是智商稅罷了!
野釣餌料
繁雜的添加與混搭實際上與單獨使用的效果相差無幾,若比例控制不當,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根據近年來的野釣經驗,知名品牌如藍鯽、918、速攻、全能系列等綜合餌料的表現大體相當,最多在水域選擇上會有所差異。當然,適量的添加能夠增強誘魚效果,并有助于魚兒開口,這一點稍后將會詳細闡述。
簡單來說,實際上在野釣時餌料并非關鍵因素,至少無需過分關注各種復雜配方的研究。只需熟悉幾家大廠生產的幾款經濟實惠的餌料,再結合季節、氣候、目標魚種和水深等因素進行適當調整,通常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野釣餌料其實不復雜
因此,最關鍵的核心問題在于:你那魚塘里是否藏有魚兒!若你那魚塘里空無魚影,那么即便你掛上什么仙丹妙藥也是徒勞無功;而若魚兒在塘,那你大可隨意選用藍鯽、918、速攻等餌料,效果絕不會遜色于那些高手的秘方!這幾個知名企業的創始人無一不是國家級的杰出人才,而且并非個例;他們背后擁有專業的測試團隊和數據支持。這樣的背景,難道不是比那些在池塘里投放了大量魚苗或布下數百斤誘餌,等待數日后再去捕撈售賣魚餌的人更讓人信賴嗎?
然而,正如之前所提及的:捕獲到魚是一碼事,捕獲的數量則是另一碼事。實際上,捕獲的數量與餌料的關系并不密切,關鍵因素在于水域的密度、選擇的釣位、當時的天氣狀況、魚竿的長度以及是否成功做窩等。餌料的影響其實并不顯著,比如鯽魚聚集在魚窩后,無論是米飯還是蚯蚓都能有效釣魚;鯉魚聚集后,掛上玉米效果同樣出色;草魚進窩后,嫩玉米或老壇純玉米的吸引力遠勝其他餌料。
在野釣過程中,你需關注餌料的幾個關鍵點,無需投入過多成本去尋找高價位的爆護秘方。只要你對以下要點心中有數,十次中有九次你都能作出恰當的餌料選擇。此外,還需注意,野釣時若遇到魚口不佳的情況,通常并非餌料問題,其他因素更有可能是導致你釣點附近無魚的原因。
窩子里面有魚隨便釣
野釣餌料需要注重霧化
這種霧化效果并非僅僅優良即可,有時過分良好的霧化反而可能產生不良后果,比如在白條、小羅非以及其他小魚數量較多的情況下,霧化效果過強反而可能吸引更多小魚,即便有方法可以避開它們,但口雜的情況也很讓人煩惱,對吧?
霧化操作需依據釣魚時長、目標魚類及具體釣魚環境來決定。一般來說,霧化效果更佳時,餌料擴散速度會更快,誘魚速度也會相應提升。以今日為例,我計劃釣魚時間不超過兩三個小時,此時單純等待餌料誘魚的時間顯得不足,因此采取先開半盆散炮抽窩,再邊抽邊釣的方法會更為合適。若你充足時間守護著鯉魚、草魚等魚種,那么霧化效果便顯得不那么關鍵,甚至需要適當減少霧化強度。這是因為過強的霧化會將小魚吸引過來,導致你頻繁起竿,這樣一來,草魚和鯉魚便不敢輕易靠近魚窩。
此外,霧化技術也包含多種類型:包括表面霧化、沉入水底的絮狀霧化,以及下沉過程中的霧化現象。在適宜的釣魚情況下,正確選擇這三種霧化方式,你的收獲量將大大增加,至少能比他人釣得更多!若稍有水流,表層的霧化效果將更為顯著,擴散范圍更廣,形成窩點速度也會加快;例如,在垂釣鰱鳙、翹嘴、白條等魚類時,霧化過程便可以較為廣泛;而對于羅非、翹嘴、草魚、鳊魚、青梢等魚類的垂釣,則需在下沉過程中實現霧化;至于鯉魚、大鯽魚、鯪魚、黃尾等魚類,則更適宜在底層進行霧化處理。
餌料如果干散,其表層會逐漸出現霧化并滲透,若是濕散,則會在底部形成霧化效果;若是在干散餌料中適當加入水和拉絲粉,那么在制作過程中也會產生霧化。隨著你開餌經驗的積累,你會逐漸明白其中的技巧。即便是同一款餌料,在不同的窩點,不同的人開餌效果也會有所差異,開餌的方法和水的比例都是至關重要的。
霧化是誘魚的關鍵
野釣餌料的味型不重要動物蛋白很重要
眾多垂釣愛好者認為餌料的香氣非常純正,卻難以具體描述其所在之處。眾多市售餌料中加入了各種食用香精,諸如烤面包、奶茶、饅頭包子等所用的香精……這種香氣對我們人類來說頗為宜人,但魚兒未必會認同。原因在于,很多香精雖不溶于水,卻可以與粉末一同飄散,你聞到的香氣,魚兒未必能察覺。
再說,野釣時選用的餌料未必都是香氣撲鼻的優質之選,許多人認為藍鯽和918的氣味并不令人愉悅,然而魚類卻對此情有獨鐘,對吧?否則,它們也不會成為市場上銷量極高的餌料。這兩款餌料即便是在單獨使用的情況下,只要魚塘中有魚,且天氣條件并非極端惡劣或者魚兒有明顯的偏食傾向,一般都能成功釣獲。
野釣時使用的餌料味道無需過于繁復,只需帶有一絲淡雅的香氣即可。因為魚的嗅覺遠比人類更為敏銳,過于強烈的味道可能會讓它們感到不適。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酒米,在秋末、冬季以及早春時節效果顯著,而在其他季節則表現平平。這主要是因為酒米的味道較為濃郁,其他季節的魚兒難以承受,而且天氣寒冷時,魚的新陳代謝減緩,嗅覺也會變得稍微遲鈍。此外,若你選擇使用此方法進行誘捕,通常需等待至少兩小時,窩點才會開始活躍,這主要是因為酒香過于濃烈,需要一定時間來慢慢散去,以便鳥兒們能夠靠近。
上面所提及的動物蛋白,指的是我們熟知的赤尾青、蝦粉、蠶蛹粉以及蚯蚓紅蟲粉等,這些粉末中動物蛋白含量頗豐,而且這種氣味它們常常食用且感到安心,不論哪個季節,魚類都對其情有獨鐘,只是當氣溫超過20攝氏度時,更容易吸引小魚前來。我偏愛赤尾青,因其價格親民且貨真價實,打開包裝便能辨別其是否以蝦肉制成。市面上充斥著大量以紅蟲和蚯蚓粉冒充的產品,以至于至今未覓得一款正宗的。近期購入了一家知名品牌的赤尾青,打算不久后嘗試一番。個人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說,若動物蛋白含量達到20%,其效果相較于一般單開餌料將更為顯著,提升一倍不止。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通常無需添加如此之多的動物蛋白。這是因為大型廠商生產的通用商品餌料中,動物蛋白的含量已經相當高。若加入赤尾青等成分,雖能提高蛋白質比例并增強餌料的味道,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誘魚效果和促進魚兒開口進食。
動物蛋白很重要
拉絲粉很有必要但不能過多
不使用拉絲粉是不可取的,因為會導致霧化速度過快,提竿的次數會增多,這在黑坑中或許是個優點,但在野釣場合卻并非如此,尤其是在魚兒上鉤后,更應減少提竿的頻率。我個人在選用商品餌料后,通常會加入大約5%-10%的拉絲粉,具體用量會依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比如遇到小魚較多時,我會適當增加拉絲粉的比例,而魚兒咬鉤迅速時,則減少用量。無論如何,所制作的餌料應當既便于揉捏又便于拉伸,確保至少能夠拉出花生米般大小的餌團(若不喜釣小魚,那么在釣小鯽魚時可以適當減小餌團的大小)。
此外,拉絲粉對餌料具有一定的束縛作用,同時它也便于形成絮狀結構,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餌料被抽拉時呈現的是粉末狀的霧化效果野釣鯉魚餌料配方,而非塊狀的霧化。眾多垂釣愛好者反映,我依照你的建議進行了抽窩操作,然而發現窩中雖有魚兒,卻對鉤餌不感興趣。這或許是因為餌料過于塊狀且霧化不足,或者鉤子已經將餌料從內部抽出,導致底部餌料仍然保持團狀。因此,魚兒可能轉向食用底部的餌料而忽略了鉤餌,或者是因為咬鉤的時機不佳。野釣抽窩的初衷在于:雖然廣泛范圍的霧化效果是可取的,然而在底部,你不宜留下過多的食物,尤其是那些味道濃烈的餌料。經過一段時間的抽窩,底部會形成一片團狀的霧化區域,餌料一旦進入這片區域,便難以辨別餌料的具體位置。
拉絲粉很有必要
餌料現開現釣很重要
餌料一旦準備好,黃金般的有效使用期通常僅有兩小時,若超過這個時限,餌料可能會變質,即便未變質,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我通常只準備一小部分餌料,等用完后再繼續制作,反正制作餌料并不耗時。當然,如果已經布好了窩子,并且魚兒開始活躍,那么餌料的新鮮度就不再那么關鍵,反而餌料搓得越細,釣魚的成功率就越高。
剩余的餌料下次還能繼續使用,通常我會將其與酒米混合制作誘餌,有時因為餌料不足網購又耗時較長,我便會直接使用它。不過,若餌料狀態不佳,使用時請避免將其捏成球形,改成不規則的形狀反而更能吸引魚兒。我一般只用拇指和食指輕輕一捏,這樣就能提升餌料的霧化效果。
關于餌料配方的討論,之前的內容和視頻中已經有所提及,未來幾日我還會進行深入分享,因為篇幅已經足夠充裕。餌料的制作,確實需要你親自多加實踐和體驗,通過頻繁垂釣,你同樣可以成為行家里手,無需過分追求特定的配方。只要對各種餌料的味道和質地了如指掌,你就能調制出比他人更出色的餌料!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釣爆護!
猜你喜歡
- 2024-09-01 秋季野釣鯉魚餌料配方
- 2024-08-09 秋冬野釣鯉魚餌料配方
- 2024-08-08 南方野釣鯉魚餌料配方
- 2024-08-07 野釣鯉魚餌料配方秘方釣魚論壇
- 2024-08-07 野釣鯉魚餌料配方大全釣魚論壇
- 2024-08-07 野釣鯉魚餌料配方釣魚論壇
- 2024-08-07 夏季江河野釣鯉魚餌料配方
- 2024-08-03 深秋野釣鯉魚餌料配方
- 2024-08-03 如何自制野釣鯉魚餌料配方
- 2024-08-03 秋季野釣鯉魚餌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