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鰱鳙是極易垂釣的魚類之一,只要掌握正確的技巧,釣魚幾乎無難度可言。然而,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深入了解鰱鳙的習性。鰱鳙屬于濾食性魚類,與釣其他魚類最大的區別在于,它們并非有意吞食餌料,而是在吞食懸浮顆粒時,不慎將魚鉤吞入。只要掌握了這一關鍵點,釣鰱鳙就會變得容易許多。不管是手竿釣鰱鳙還是拋竿水怪釣鰱鳙,遵循的都是這個套路。
一、用餌技巧
關于釣鰱鳙的常用餌料,雖然鰱鳙的習性總體上相仿,但它們對食物的味道類型卻有著細微的偏好。白鰱偏愛香和酸的味道,而花鰱則更傾向于腥和臭的氣味。因此手桿鰱鳙魚釣法,餌料的味道類型不同,釣到的鰱鳙種類也會有所區別。不過在釣取鰱鳙時,所用的餌料需注重霧化效果佳、比重輕、顆粒細小。這種餌料投入水中后,能夠產生霧狀誘魚帶,水中懸浮著大量的小顆粒,這正是吸引魚兒的關鍵。實際上,釣取鰱鳙并不一定需要特制的餌料,只要餌料霧化效果佳、比重輕、顆粒細小,就足以應對。然而,釣鰱鳙所需的餌料量相當大,市售的商品餌料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大多數釣友更傾向于自制餌料。使用玉米粉、細麩皮等經過霧化處理的主要原料,搭配酸味和臭味進行垂釣,往往能取得極佳的效果;同樣,在打窩時采用這種方法也是相當有效的。
二、釣組搭配
鰱鳙體型碩大,一旦被釣起,起初會激烈掙扎,與底層魚類相比,它們的耐力略顯不足,但前幾輪的搏斗卻異常激烈。因此,在釣鰱鳙時,所用的魚竿和魚線必須堅固耐用,并且最好選用較長的魚竿。在釣組配置上,關鍵在于子線的選用,考慮到鰱鳙的攝食習性,必須確保魚鉤更容易被它們吞入嘴中,而這主要取決于子線的選擇。子線需保持較長,這樣其柔軟度更佳,同時長子線擺動范圍更廣,有利于誘魚帶的形成;在必要時,采用PE線同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鉤與鉤之間的距離應適當放寬,最好超過鰱鳙魚頭寬度的一半,一般而言,10厘米左右的間距是比較適宜的。這是因為釣魚時通常只在上鉤掛鉤餌,餌料霧化后,鰱鳙會在下方進食,此時魚鉤恰好位于它們的嘴巴附近。魚鉤要大,但是不宜重,鉤條不粗不細才比較合適。
三、浮漂選擇
挑選用于釣鰱鳙的浮漂需格外細致,首要考慮的是其鉛量需充足、漂尾需較長。這是因為鰱鳙更易通過浮釣的方式捕獲,盡管它們的餌料比重較輕。為了有效吸引魚群或保持已進窩的鰱鳙,餌團通常體積較大,故而此類浮漂更為適宜。此外,對浮漂的翻身速度也有特定要求,翻身動作應盡量迅速,因為鰱鳙進食時較為猛烈,這樣漂相才能更迅速地反映出來。漂尾必須保持清晰可見,目格可以適當縮短,這樣更有助于觀察。鰱鳙在進食時不會緊緊咬住餌料,因此漂相通常較為細微。在漂相觀察上,主要應關注輕微的頓挫,以及動態中的靜態表現,例如在上升過程中突然靜止,或在下降過程中暫停,這些都是鰱鳙捕食時的典型特征。
四、找水層
釣取鰱鳙之術,核心在于精準定位水域深度,一般而言,氣溫攀升時,垂釣深度應相應變淺,然而,還需結合實際狀況來決定垂釣的水層。即便是相鄰的兩天,垂釣的水層也可能有所不同。尋找合適的水層,主要依據中魚率進行判斷,若空桿率較高,則可能需要調整至更深的水層;若鉤到魚體的次數增多,顯然是釣得過深,此時應適當調整至較淺的水層。需留意餌料持續霧化過程中,懸浮的顆粒逐漸下沉,導致魚群位置不斷下移,因此垂釣鰱鳙時,通常需先精確找到水層,隨后逐步向更深的水域垂釣。
以上是手竿釣鰱鳙的核心技巧,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猜你喜歡
- 2025-03-22 手桿鰱鳙魚釣法 垂釣鰱鳙魚的最佳時機與技巧:提升捕獲率的實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