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這個冬季氣溫并不算低,在此期間,我詳細闡述了冬季垂釣的相關技巧和注意事項。其中,部分內容以技術帖的形式進行了深入解析,而另一些則通過釣行貼的形式,力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期望能為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們提供一定的幫助。
這則帖子打算與大家探討冬季垂釣的話題,事實上,我早已打算撰寫一篇關于冬季垂釣技巧的文章。然而,多次提起筆來,卻又草草放下,因為某些思緒在腦海中難以表達,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因此一直拖延至今。垂釣實質上是一個不斷認知自然規律、總結規律并適應規律的過程。而垂釣的最高境界,便是與自然融為一體,從一縷陽光、一陣微風、一朵浪花中感知大自然的千變萬化。
先從氣候狀況談起,冬季時,北方常見的風向多為北風和西北風,而在這片土地上,冬季氣候主要受到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寒風自北方吹來,隨之而來的或是狂風驟雨,或是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
通常在北風呼嘯之際,天氣多以晴朗為主,風力強勁時,氣溫便會顯著下降,日與夜之間的溫差也相當大。然而,若是北風持續而風力微弱,氣溫不僅不會下降,反而會逐漸上升,這個過程是緩慢的氣溫攀升。在此期間,氣溫波動平緩,溫差較小,視野開闊,感覺非常舒適,這樣的天氣狀況在冬季頗為常見。
西北風通常在氣溫驟降時出現,常常伴隨著強烈的風力或雨雪天氣。在晴朗的天氣中,降溫會導致較大的溫差。若遇雨雪,當天氣溫下降不會過于明顯。然而,真正的寒冷是在雪融化之際,因為水從固態變為液態、氣態的過程中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盡管此時通常是陽光明媚,但人們會感到異常寒冷。前一天若刮西北風,次日可能迎來東風氣候,亦或是南風帶來的炎熱,這兩種不同的天氣狀況將影響降溫前后的氣溫差異,需加以區分對待。
在東風或是東北風的影響下,常會出現陰天、雨天或多云的天氣狀況,此時氣溫保持穩定,溫差不大,且這種天氣通常持續時間較長。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尤其是那種雖然有陰云卻無降雨的情況,會導致空氣對流變得緩慢,氣溫持續緩慢上升,這往往容易引發霧霾的形成。這種霾與南風升溫時的霾存在差異,陰雨天氣中的霾主要由潮濕的顆粒物組成,空氣濕度較高,常常整日不消散;而南風天氣下的霾通常在清晨生成,相對干燥的空氣使得霾在太陽照射下,中午前后便逐漸消散。
南風、西南風及東南風均能導致氣溫上升,其中南風和西南風升溫速度較快,而東南風的影響相對較小。在這三種風向影響下,天氣通常以晴朗或多云為主,風力不強但溫差較大。南風帶來的天氣通常持續時間不長,一旦穩定,隨著最低氣溫的逐步升高,風向亦會相應轉變,通常轉為東風或西風,并維持一段時間,直至下一波寒潮的到來。
西風作為調節氣溫的周期性過程,通常伴隨著多云或晴朗的天氣,其溫差不大,風力適中。西風天氣通常不會持續很久,多在南北風向交替之際顯現,它代表了一種相對穩定的氣候狀態。
談及天氣之后,我們再聊聊潮水。潮水,如同天氣,同樣受制于自然規律,難以人為操控。然而,與天氣不同,潮水的漲落如同自然界中花卉的盛衰,遵循著一定的周期性。潮水的起落主要由月球引力所驅動,通常每十五天為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內會經歷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若用波形圖來表示,這兩個潮位平均值之間應當展現出一個完整的波峰和一個完整的波谷。在這段期間,日日水位各異,而且即便在同一個日子的不同時段,潮汐也會經歷兩次細微的升降。通常情況下,退潮過程需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時長,而一次上升與一次下降之間的間隔則是六個小時。潮汐的漲落不僅受到月球的引力影響,還受到季節變化以及上下游水位狀況的制約。尤其在凌汛期、雨季期間,或是水庫進行蓄水或放水操作時,這些因素都可能對水位造成難以預料的變動。
除了前述兩點,冬釣受影響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釣位的地理形態及其特性,這涵蓋了水底的地貌、河流的深淺、水質的肥沃程度,是沙底還是泥底,以及水生植物的生長狀況、樹枝和雜物的分布等。每個釣位都擁有其獨特的特點,而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挑選恰當的釣位,則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巧。
冬季垂釣與其他三個季節的最大區別是,冬季是人們主動尋找魚兒,而春夏秋三季則是魚兒在尋找食物。在冬季,魚兒有聚集棲息的習性,它們的游動范圍相對較小。進食的時間和棲息點的距離與魚群的遠近呈正相關,這意味著,如果打窩點離魚群較近,魚兒進入窩點的時間就會縮短;相反,若將窩點設在遠離魚群聚集的地方,可能會出現一整天都沒有魚兒光顧的情況,這種現象在現實中并不罕見。
魚類屬于變溫生物,它們必須持續調整在水中的位置,以適應水溫的波動,這種波動由季風、風向、光照、降水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在天氣狀況相似的情況下,釣魚者可以依據以往的經驗來選擇釣點,并在垂釣過程中通過不斷對比和積累,逐漸摸索出一些規律,從而逐步實現隨心所欲的垂釣境界。
冬季在本地進行野外垂釣時,選擇的河道多數為潮汐河流,河床狀況錯綜復雜,潮水往來不斷。此外,冬季氣溫的不規律下降,尤其是寒潮的侵襲,也給冬季釣魚活動帶來了諸多難以預測的挑戰。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正是這種復雜多變的特點以及魚類集群越冬的習性,讓冬釣更具目的性,相較于其他三個季節,冬釣的規律性更為明顯,對釣手對自然規律和魚類習性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能根據不同時節、不同形勢進行綜合分析,并作出合理的應對,那么在冬釣中便能游刃有余。而這種樂趣,是言語難以完全傳達的。
在挑選釣位時,需考慮氣溫與風向的不同組合,通常在風力較大、氣溫下降的天氣里,適宜選擇較深的水域作為釣點,因為水深與氣溫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氣溫越低,所選擇的釣點深度也應相應增加。
水溫的波動對各個深度河道的效應各有不同,尤其在影響流速方面存在差異。以半米深的水域與兩米深的水域為例,水溫從表面傳遞至水底的所需時間必然存在差異,魚類感知這些變化并作出相應調整所花費的時間亦不相同。通常在氣候變化劇烈的時期,我會傾向于挑選較深的河道進行垂釣,因為面對狂風巨浪以及顯著的溫差,深水區域相較于淺水區域所受的影響自然要小得多。
冬季如同春、夏、秋三季,在氣候穩定之時,諸如持續的北風或東北風,風力適中,溫差不大,往往能帶來宜人的天氣。然而,一旦遭遇劇烈的氣候變化,無論是氣溫下降還是上升,都不及恒溫氣候下的釣魚體驗來得更好。盡管有人認為降溫前或當天釣魚效果佳,此觀點并非全無道理,但依我之見,此情形更適用于秋季,而冬季釣魚則需另當別論。冬季氣溫下降的前夕,往往遭遇南風帶來的回暖天氣;而在氣溫下降的那一天,常常伴隨著猛烈的風浪。南風期間釣魚者稀少,盡管大風大浪時魚的食欲較好,但釣魚時手握釣竿、觀察浮標的難度增加;加之冷風冷雨侵襲,容易導致身體受寒。為了身體健康考慮,最好還是減少外出釣魚的次數。
關于風向和氣溫,我個人覺得它們大致上可以劃分為南風和北風兩大類型。南風主導時氣溫會上升,而北風則會導致氣溫下降。南風具體涵蓋了西南風和東南風,北風則包括西北風和東北風。此外,還有東風和西風這兩種風向,它們的特點是風速較為適中,氣溫保持穩定。在這些不同的風向中,北風釣魚通常比南風更為理想,而東北風則更勝一籌于北風,北風又略勝于西北風,東南風則優于南風,南風又略好于西南風,至于東風和西風,釣魚效果通常也還算不錯。
在討論溫差現象時,冬季夜晚氣溫較低,并且降溫現象頻繁發生,往往會出現較大的溫差。然而,較大的溫差并不一定對釣魚不利,這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特別是在南風轉向的天氣中,前一晚的氣溫較低,而次日白天氣溫會迅速升高,造成十多度的溫差。在這種情形下,鰱魚和鯉魚往往會上浮活動,這確實給釣魚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降溫當天,氣溫的降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一個逐步下降的過程。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降溫,夜間氣溫才會降至最低點。在此期間,預報上所顯示的溫差較大,但實際上,在特定時間段內,氣溫的波動仍然相對穩定,捕魚的條件也相當不錯。天氣預報通常以一天為單位進行預測,但如果預報的時間跨度過長,就無法全面反映真實情況。若要確保預報的準確性,建議結合不同時間段的預報進行綜合考量。
除了風向和氣溫等條件之外,陰天、雨天、晴天等不同的天氣情況對魚的進食行為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冬季與其他三個季節有所區別,在連續晴朗的日子里垂釣,其效果通常會比陰雨天氣更為理想。這是因為晴朗的天氣中氣壓較高,而冬季的陰雨天氣往往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盡管溫度較為穩定,風力較小,但空氣濕度較大,容易形成潮濕的霧霾。即便是東風向的天氣,溫差也不大,但空氣的通透性較差,視線受到限制,氣壓較低,整天的垂釣狀況都不會很理想。
冬季為枯水期,該時段水位全年最低,潮汐作用相較于其他季節更為顯著,因此依據潮汐漲落來調整垂釣位置變得尤為關鍵。在相同的氣候條件下,即便垂釣地點相同,連續兩日的收獲也可能天差地別,這多半是由于潮水變化所致。水位每退一尺,魚群便會后退一丈,如此遠離,故而今日的魚群必然不在昨日的垂釣點。
綜上所述,冬天釣位的選擇要遵循下面的原則:
一、升溫找淺灘,降溫覓深塘;
氣溫上升,魚類活動頻繁,它們會游至淺水區曬太陽或尋找食物,因此,在深淺交界處的淺灘釣魚是個不錯的選擇。而當氣溫下降,魚類的活動量也會減少,食欲也隨之減弱,它們會重返深水區躲避寒冷,這時,選擇較深的深塘區域進行垂釣會更為合適。
二、南風釣早晚,北風釣全天;
南風呼嘯,中午時分氣溫急劇攀升,通常在午后兩點至三點達到最高點,隨后逐漸下降。每日氣溫的平均值多在上午十時與下午四時左右顯現,這兩個時間點亦是魚類活動較為頻繁的時段。北風拂面時氣溫相對較低,但整體溫度較為穩定,尤其在中午時段,得益于陽光照射,水溫略有上升,魚類活力增強,其攝食情況并不遜于早晚時段。
三、淺水覓深塘、深塘尋淺灘;
探尋深處的淺處,淺處的深處,這一規律貫穿全年,尤其在冬季顯得尤為重要。在寒冷的冬季,魚兒往往選擇在深淺水域的交匯處棲息,躲避嚴寒而潛入深水塘,尋求溫暖則游向淺灘,它們的進退之間便構成了魚道。只要掌握了魚道,漁獲的豐收便有了保障。
四、深塘近、淺灘遠、落潮深、漲潮淺;
塘深處近,垂釣時宜靠近岸邊,岸邊即是坡坎,亦是深淺相接的地帶,坡坎處通常容易成為魚群聚集的地方。灘淺處較遠,冬季水清且淺,灘地由淺至深過渡平緩,受溫度、風力等環境因素影響顯著,岸邊水下地形一目了然,水過于清澈往往魚兒難覓野釣技巧全攻略,因此選擇稍遠、稍深的水域較為適宜。退潮時水域深,漲潮時水域淺,魚兒隨潮水退入塘中,漲潮時則靠近岸邊,這是魚類的天性,釣魚人需學會靈活應對。
五、枯樹旁、蘆葦邊、找障礙、很簡單;
枯樹之側、蘆葦之畔、橋墩之下、水草之中,釣魚者皆耳熟能詳一語漁諺:若不釣草,徒勞往返。尤其在冬季,挑選水下有障礙物之處垂釣顯得尤為關鍵,只要水深水淺適宜,這些地點往往成為魚群棲息的樂園,亦是新手尋找魚窩的最直接參考。
六、早釣潭、午釣灘、向陽面、流水邊;
清晨時分,于潭邊垂釣,夜晚露水濃重,冬日的早晨依舊寒冷。所謂釣潭,實則是在深水塘中垂釣,因清晨深水塘的水溫相較于淺水要略高。午后時分,隨著陽光的增強,淺灘的水溫逐漸上升,魚兒們也會逐漸向淺灘靠攏,因此午后選擇釣點時,應適當選擇水淺一些的地方。河的向陽一側,由于陽光的照射,水溫上升得更快,尤其在河面上覆蓋著薄冰時,這一現象尤為突出;西岸或北岸的冰塊融化得相對較快,魚兒們為了尋找溫暖,便會自然而然地聚集到向陽的那一側。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河道中偶爾也會有流水注入,雖然這種情況并不常見,但流水兩側的位置往往也是釣魚的好地方;水流帶動了魚兒的活躍,這樣一來,釣魚就變得容易多了。
- 上一篇: 沈陽未來十天天氣多變 前三天晴好后降雨出行需留意
- 下一篇: 真正的釣魚發燒友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