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武漢釣魚術語幫助新手快速上手
“這里有很多年輕女孩,上次來曼堡,我就得保護她們。”
對于剛入行的人來說,聽到釣友的暗語,第一反應就是傻眼。直到混了半天才知道,“青姐”是青魚,“滿跑”就是把釣到的魚全部帶走,“爆守”就是魚釣得很好,拿著魚的魚衛已經滿了。
有熱心網友整理了一批武漢釣友常用的行話,供初學者學習。有徐州網友前往武漢釣魚論壇進行交流。看完“行話”,他們感嘆道:“我終于明白它們是什么魚了!”
棒棒=草魚
平行進口=肥頭魚
鞋盤=鯽魚一斤以上
麻將棋子=小鯽魚
青梅=藍色的魚
毛子=鯉魚
快快=鳊魚
人參=白條
刀=卷嘴白唇
桂桂 = 桂魚
Gagu=黃鯰魚
爬=烏龜
1 鏟子 = 1 磅魚
1 鱗片(1 英寸)= 10 磅魚
打鬼(空軍)=釣魚卻什么也沒抓到
防爆=良好的釣魚體驗
撬塘=一家人魚塘一起去釣魚,錢是按人頭算的,釣到的數量是一樣的。
全力奔跑=捕獲任何你捕獲的魚
菜園=我們經常釣魚的地方
FB=腐敗,指的是在家里的魚塘里釣魚
Titi=別人釣魚的時候,他就充當服務,向他學習技術。
泥河水庫小釣,魚拖著魚竿跑了
輕松的心情和突如其來的驚喜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釣魚
46歲的張斌是一位“輕釣友”——喜歡但不沉迷。近年來,他每個月都去釣魚,但不玩裝備,工具加起來還不到1000元。他“只是享受釣魚的樂趣”。
張斌經常和朋友到黃陂木蘭山附近的泥河水庫釣魚。我一早就開車去了木蘭山,沿著山路到了附近的一座山頂,停好車,然后沿著山間小路走下去。半山腰是泥河水庫,一池碧水躺在山的懷抱中。
幾人拿出隨身物品,就位,相隔三五米坐下,等待魚兒上鉤。周圍綠樹成蔭,鳥兒在樹枝上輕快地跳躍。空氣中充滿了泥土和樹木的香味。偶爾有小昆蟲從岸邊巖石的縫隙里爬出來。非常安靜。溫暖的陽光照在我的身上,我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快點,快點,魚竿已經被魚拖走了!”突然,張斌被朋友的尖叫聲吵醒了。他下意識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手,發現手上確實是空的。魚竿已經浮進水里了。幸運的是,距離海岸不遠。我趕緊脫掉鞋襪,沖到水邊撿起了魚竿。我覺得那一端很重,必須用力才能拖。當我把它拉上來時,只見魚鉤上粘著一條巨大的鰱魚,至少有半米長!這下大家高興壞了,連喊道:“午飯來了。”
也許正是這種極度放松和突然驚喜的狀態,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釣魚的行列。與年長的釣友不同,年輕人經常聚集在網上釣魚,帶著燒烤架和足球,把釣魚變成了一項熱鬧的戶外活動。
還有喜歡安靜的釣友。他們兩三人一組或獨自一人,帶著隨身物品來到水邊,等待魚兒上鉤。他們放飛心靈,感受天地的和諧。
武漢釣魚論壇“誘魚下水”管理員介紹,武漢流行兩種釣魚方式。一種是傳統的釣魚方法,只需要最基本的設備,全套100至300元即可完成。另一種是臺灣釣法,強調拋竿、壓線、提竿、抄魚、挑魚、護魚一氣呵成。做臺釣的人對裝備非常講究,喜歡使用高檔的玻璃纖維、碳纖維魚竿。他們配備齊全的漁具和輔助設備。很多人花一萬多元購買全套設備。
武漢湖泊較多,適合長竿釣魚。 “長竿釣法”聞名全國。這種釣法首先要“打窩”:將豆餌拌勻,撒在要放鉤的水面附近,以吸引魚。然后,將蚯蚓等餌料穿在魚鉤上,放入水中,引誘魚兒在巢穴附近停留。掌握正確的方法,釣友們即使不用千元以上的魚竿,也常常能釣到十幾公斤重的大魚。 “躺魚入水”表示,圈內經驗豐富的釣魚人的裝備大多在1000至4000元,他們不會盲目追求裝備。
來自武漢的老釣友李偉說,十年前,一包魚餌只要1塊錢。隨著價格上漲,現在大多漲到2元,有的地方賣到3元。這些“消耗品”的漲價,導致釣友的愛好成本大幅上漲,每個月的釣魚費用都會增加數百元。有時下雨了,李偉干脆在地里挖蚯蚓,用白酒泡過的米打窩,這樣就省了不少錢。
爭奪魚兒也很有趣
武漢當地的釣魚論壇上,少不了記錄釣魚結果的版塊,號召網友對比釣魚記錄。
一位“愛上漂浮”的網友日前回到家鄉,在附近的水庫玩得很開心。他忙在網上炫耀成果:圖片中,角落里整齊地擺放著20多條魚。網友紛紛評論:“都是好東西”。 。有網友曬出自己在黃陂沂水河捕獲的鱖魚,讓人眼紅。
也有網友興奮地帶著裝備,逛了一整天卻空手而歸。這樣的情況總是讓很多釣友安慰,紛紛幫忙查找原因并給出建議:是位置選得不好還是水流太快?還是窩筑不好,魚不吃餌?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野釣的樂趣就在于收獲的奧秘。有時釣到的魚自己吃不了,可以送給鄰居;有時魚“煮了一天”卻空手而歸。由于害怕向妻子解釋困難,他在回來的路上去市場買了兩條魚,并假裝這是自己的收獲。然而,他的妻子發現魚嘴上并沒有鉤痕。這個善意的謊言立刻被揭穿,變成了笑話。如今,一些漁場附近出現了“精品漁場”。里面的魚很肥,很容易釣。如果遇到“空軍”,可以直接去那里武漢釣魚論壇,不用擔心回國時留下解釋。
123
猜你喜歡
- 2024-01-17 武漢釣魚論壇,武漢網游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