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海釣
拋竿遠投釣魚時避免損失釣組的應對策略“得樂湖海志,不厭華舟小。月中拋一聲,驚起灘上鳥。心將潭底測,手把波之裊。何處覓奔車,平波今渺渺。”唐代詩人陸龜蒙在《釣車篇》中,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月夜拋竿垂釣的場景和意境,由此可以確信,至少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時期,我國拋竿釣具,而且拋竿垂釣技法在局部地區已得到廣泛普及。
“放長線,釣大魚”是拋竿遠投釣魚的優勢,它相當于延長了拋竿釣魚,并且還能有效的保全釣組呢?筆者以為只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注意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問題將迎刃而解。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避免損失釣組要做到事事細心。揚竿拋投之前,要注意檢查釣線有否纏繞在導線環和竿梢上等致命隱患,以防大力拋投時因出線不暢而“放鞭”,導致釣組“出師未捷身先卒”。還有,“惹不起,躲得起,”海底溝壑縱橫,暗礁密布,海藻叢生等復雜地形的確聚集海洋魚類棲息與覓食,但此類“臟﹑亂﹑差”水域亦是釣組葬身之地,不可不防。
其實,在岸邊采用拋竿釣底時,“死底”現象并不多見,掛底多是因為釣墜卡在了石塊縫隙中或釣鉤錨到了多年生海藻根莖。所以,只要釣竿具備一定的強度,掌握好揚竿的角度和力度,釣墜自然會“死里逃生”。拋竿釣底需使用硬調海竿,操作時更要掌握要領,揚竿收線之初。
首先應平端釣竿,爾后慢慢搖動繞線輪緊線,當主線呈繃緊狀態而釣組在水下還未移位之際,勻力大幅上揚釣竿,快速搖輪收線,使釣組在返程途中始終處于水體中上層。如果釣位附近有地勢較高的礁巖或土丘供施釣者立足,由于竿梢支撐點與海面所形成的夾角增大,釣組離位便會脫離海底,省力安全,事半功倍。收線過程中要一鼓作氣,切忌猶豫不決,以免險情再生。
有一點需要提醒釣友:在海底地勢不熟悉海域垂釣時,切勿頻繁地﹑短距離地拖動釣組檢查有無魚兒中鉤,不然會惹火燒身,純屬自找麻煩。同時,制作釣組應選用軟條鉤或碳鋼鉤,以便遭遇錨鉤可以拉直或拉斷釣鉤,保全釣組。拴制釣鉤的子線也要使用小于主線型號兩號的普通釣線,必要之際方可達到“舍車保帥”目的。
釣組掛底有時與風力﹑風向﹑海流﹑海浪有關,所以要盡可能避開在風力超強的天氣出行,避開在海流湍急﹑波濤洶涌的海域下鉤。應選擇風力小于5級的順風天釣魚,這樣風對釣竿與海面之間懸空線影響較小,釣組自然會“堅守崗位”。
還有一種可行辦法是減小釣竿放置時與海面所形成的夾角和高度,最大限度降低竿梢上揚角度和釣竿平置高度,或干脆放松主線沉入水中,使懸空線縮短,能有效克服因風大引起釣組移位。缺點是漁訊難以判斷,只能定時收線﹑換餌,大連釣友稱之為“悶魚”。深水區磯石﹑縱伸入海的山岬前端位置靠近海流流經區域,受潮汐漲落影響,海流勢急力猛,要根據海面漂浮物的運動跡象和海水顏色來分辨海流的緩急和水深。投竿于此,應讓釣組落在海流的邊緣,也就是“急流釣緩,靜水找流”,落點準確,既可多釣魚,又可避免強急的海流將釣組沖到暗礁縫隙中。
大雨傾盆,狂風呼嘯過后,海面濁浪滔天也不可強行下鉤,否則釣組同樣會被洶涌的海浪卷入礁石縫隙中,難逃有去無回厄運。如果釣竿性能允許,風大浪大天氣和海流勢急條件下可適當加大釣墜的重量,其優點是可延長拋距且釣組入水后穩定性好,能抵御海浪海流的沖擊,使釣組不會輕易漂離釣點。再者,重墜落底后有利于將釣線繃緊,只要風力不是大得糟糕,釣組可免因離位而陷入絕境。
目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盛行拋竿帶標釣法,因此類“大標重墜”釣組的工作原理與“浮游磯釣”如出一轍,所以,無論是使用專用浮標還是自制浮標制成釣組,萬變不離其宗,姑且列入“浮游磯釣”范疇。這種“大標重墜單鉤”動態浮釣法在咬鉛的幫助下,釣鉤同樣可以釣底,還能有效地減少掛底現象發生,是海岸釣法中損失釣組最少的一種。
- 上一篇: 海船垂釣對象魚的守釣釣組配置與運用
- 下一篇: 春季海釣六線魚須熟知的四個要點
猜你喜歡
- 2018-01-04 圖解拋竿爆炸鉤的三種上餌方法
- 2017-12-22 拋竿用什么線,拋竿用幾號線合適?
- 2017-08-16 3個野釣中拋竿釣大魚的訣竅
- 2016-11-10 有效避免野釣拋竿釣魚掛底的10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