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餌料
一、淡水水產品市場分析
綜合分析省內外水產批發市場2002年行情,普遍呈現以下特征:一是低檔的四大家魚在為人民菜籃子作出了重大貢獻后,近年來量增價跌,價格上升已是“回天乏術”。
二是名優魚如加洲鱸、鱖魚等價格都存著市場調整的周期性,近幾年雖是穩中有跌,但還能保持一定的價格優勢。
三是甲魚消費市場日趨成熟:鱉價穩定,銷售量增加,企業(農戶)效益有所提高。如桐廬縣甲魚養殖場(戶)虧損面從去年的70—80%,今年只有10%虧損。溫室甲魚與外塘甲魚始終保持4—5元/公斤價格差,消費者已進入質量消費,品牌鱉銷售量增價穩。
四是河蟹市場價格二級分化日益明顯:一方面大規格優質河蟹價格依然高高在上,另一方面小規格蟹價始終在低價位徘徊,甚至出現高峰期的小規格河蟹價格(12元/公斤)低于大規格克氏螯蝦(16元/公斤)的現象。
五是出口型品種,如鰻魚、蝦類、羅非魚等受國際市場影響,價格有大起大落的市場反映,其中又以蝦類最為明顯。
六是以四大家魚等為主的低檔品種、河蟹和本地區不能自然越冬的品種,每年10—11月由于產品供大于求,價格往往跳水。
七是隨著水產科技的提高,北方大力發展淡水養殖,現在是南苗北運多、而每年低檔魚北運逐漸減少。
八是休魚期對淡水市場價格影響不大。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對策
一)掌握市場信息,做好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和企業定位,及時調整養殖結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優、人優我廉”,在經營理念上實現四個轉變:
1、轉變傳統漁業經營理念,從“漁——貿”的習慣向“貿——工——漁”轉變。增加產品文化含量,實施品牌戰略。樹立與提升企業、產品形象的價值,在知名度提升的同時,提升美譽度,獲取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雙豐收。
2、轉變傳統養殖的品種,從養殖低檔、低值、低效益的品種向名、優、新品種、出口型養殖品種轉變。拓展產品市場,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的銷售方式。
3、轉變傳統的養殖模式,即從年頭放養、年尾收獲的傳統方式向適時放養、適時上市轉變,以避開每年水產品價低時期集中出售產品。
4、轉變落后的養殖方法,從以豬、鴨等糞便喂養的低投入低產出的方式,向投喂優質全價飼料的健康養殖方式轉變,積極發展個性化養殖。
(二)依靠科技進步,發展水產養殖
水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養殖環境受“三廢”影響而越來越差。新問題、新品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只有善于學習、善于研究新問題、接受新事物、善于利用、使用人才和善于掌握信息的人才能在競爭中產于不敗。
1、實施水產種苗工程,建立引種育種、良種繁育基地,引進、繁育、推廣優質種苗,以提高成活率、降低生產成本。
2、推廣無公害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利用免疫和生物技術成果,進行病害控制與養殖環境修復。如使用微生物制劑以改善養殖環境,改善生物機體代謝,調控體內環境,激活免疫系統,提高生物免疫力等方法,進行生態防病,減少發病,提高成活率。科學用藥,選用符合水產品生長的營養均衡的優質飼料,加強品質管理,生產出規格、質量符合市場需要的無公害、綠色產品。
三)規模化、集約化和貿工漁一體化是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市現有含水產或水產類市級龍頭企業16家,各種水產行業協會也日益增多,漁業正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漁工技貿一體化方向發展。但目前還存在著許多家庭養殖形式,難辭傳統養殖的習慣,導致技術不高而成本高、養殖品種分散,產品靠中介推銷,生產力低、效益低的經營方式。在當今水產養殖的新潮中,已漸漸不適應水產業發展的形勢。為適應我們加入“WTO”后水產業發展的要求,能經得起農業結構調整后的水產再發展的競爭,由養殖效益低的個體養殖戶向適度規模的養殖戶過渡,由效益低、技術低、資金缺的小規模養殖戶向有技術、有資金、有養殖水平的、具有適度規模的養殖大戶過渡,使經營大戶或公司利用自有的優勢(如資金、品種、技術項目、銷售等),與廣大養殖戶和適度規模的養殖者在種苗、飼料配給、防治病、養殖技術、生產標準等方面相結合,開拓集約化經營,形成產、供、銷服務一條龍多種養殖形式的現代化養殖體系,進而把我市水產養殖漁工、技、貿一體化推向新的高度,這是今后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三、養殖品種推介
回顧和總結去年(2002年)水產養殖品種的情況,除了鱉、青蝦、河蟹等品種外,我們認為以下的品種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現逐一介紹并提出一些參考意見,供同行交流。
一)本地區土著品種
市場價格較高(批發價在20—40元/公斤),既符合人們的消費習俗,又為消費者所普遍接受,無需市場推廣,近年來人工繁殖成功,養殖技術逐漸成熟的一些品種,適合各類養殖戶進行養殖.
1、翹嘴紅鮊
又稱白條,個體大、生長快、肉質潔白、肉味細嫩又鮮美為魚中上品,鮮食或腌食都十分可口,湖泊和水庫的翹嘴紅鮊資源日益減少,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適合池塘專養、混養和網箱養殖等,網箱養殖產量可以達到1—5萬斤/畝。余杭區良渚特種水產苗種繁育基地業主何國平112畝池塘主養和混養翹嘴紅鮊,市場銷售與垂釣相結合,2002年平均畝凈利潤9622.67元,經濟效益較高。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水花5月底-6月初,≤100元/萬黃骨魚養殖技術及成本;夏花6-7月,價格≤0.10元/尾;冬片11-2月,0.05元/公分。商品魚市場批發價36元/kg,上海和江蘇市場價高。
2、花魚骨
俗稱楊花魚、麻花魚、夾竹、季朗魚等。是我國淡水水域中較為名貴的中小型魚類。其肉質細嫩,口味鮮美,出肉率高,成魚規格大的可達0.5kg左右,市場價格高達22元/公斤。生長在水體中下層,是一種以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的溫和性魚類。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也攝食人工配合飼料,即使在冬季也保持較高的攝食水平,有較長的生長期,成活率高。可單養,也可作為套養品種。投放夏花專養,成活率可達80%。夏花套養在青蝦養殖池中生長迅速,當年有60%可達到上市規格,養殖效益顯著,是目前蝦蟹理想混養品種。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水花4-5月,200元/萬;夏花5-6月,0.25元/尾;冬片11-2月0.1元/公分。商品魚市場批發價20元/kg
3、黃顙魚
又名黃骨魚、黃臘丁,肉食性、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的中小型經濟魚類,抗病力較強,在我省的市場銷售情況極佳。目前,人工養殖黃顙魚的主要模式有:混養、套養、主養和網箱養殖等。但就其最終的綜合經濟效益來看,主養是相對較好的模式。該模式的優點有:群體產量高,養殖過程易控制,疾病預防容易,生長周期短,捕魚方便。該魚唯一的缺點是養殖的成活率較低,養殖技術有待進一步完善。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水花6-7月,300元/萬;夏花7-8月,0.15元/尾。商品魚價24-32元/kg。
4、鱖魚
名貴魚類之一,其肉質細嫩、厚實、少刺,營養豐富,每100克魚肉中含蛋白質18.5 克,脂肪3.5克,還含有較豐富的鈣、磷、鐵等,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商品魚市場批發價56元/公斤以上。餌料是養殖鱖魚的關鍵,可專養、混養。養得好,經濟效益可觀。
5、圓桶鱖
又稱斑鱖,是最近開發的品種,市場價格是翹嘴鱖2陪以上。可以吃鮮“死魚”,目前沒有發現病毒性病害,易規模化養殖。可池塘專養、混養或網箱養殖。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夏花5-6月,2.5元/尾。商品魚90元/kg。
6、鲴科魚類
包括黃尾密鲴和細鱗斜頜鲴,俗稱黃尾巴。鲴科魚類是錢塘江的著名土著魚類,也是比較理想的養殖品種。該魚的肉質較細嫩、營養豐富、生長較快、食性較雜,均為底層刮食性魚類,市場銷量大。可以主養,也可以混養。其對水環境的要求不是很高,養殖技術易于掌握。當年可作為魚種培育,翌年養殖商品魚,或當年夏花直接放入成魚池套養,部分可達食用規格。在養殖中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混養時也可適當施肥以增加天然餌料,提高養殖產量。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夏花5月中旬,400—600元/萬尾。商品魚市場批發價20元/kg。
7、錢塘江塔鳊(錢塘江三角魴)
是錢塘江水系特有的名貴魚類,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生長較快。其食性與習性基本與團頭魴相同,但對水質的要求較高,溶氧要求在3—4毫克/升以上。當年為苗種培育,第二年為商品魚養殖,商品規格以一斤以上為佳。養殖飼料一般為配合飼料為主。
魚種供應時間和價格:目前規格30尾/500克的魚種0.50元/尾。商品魚20元/kg。
- 上一篇: 釣魚料配方大全 自配,水庫,鯽魚、鯉魚、草魚、餌料配方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猜你喜歡
- 2024-01-12 黃骨魚養殖技術及成本,有養殖黃骨魚(淡水魚)的老師么?
- 2024-01-12 黃骨魚養殖技術及成本,養黃鱔一斤黃鱔要多少成本
- 2024-01-09 黃骨魚養殖技術及成本,正大黃骨魚飼料多少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