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餌料
酒米,大概是野釣中最常使用的東西。打海竿,掛上酒泡玉米粒可以守大魚;釣手竿,揚一把酒泡小米就能做窩子;無論是騎釣箱的還是坐馬扎的釣,都有共同點,就是愛用酒米。盡管酒米里面還有其他五花八門的成分,但起關鍵作用的是酒,且為曲酒。為什么要用曲酒?誰能答得上來?
大多數人會回答:“魚喜歡唄!”再問下去:“為啥魚喜歡曲酒呢?”恐怕就沒人能答上來了。盡管釣者不明就里,但這并不影響酒米的受寵程度。久而久之,使用酒米就成了一種大眾習慣,制作酒米也成了野釣的一門必修課。揭開了這層面紗,你就會豁然發現,原來酒米還有更多更廣的用途,不僅有優點,也有缺點。
一、魚為什么喜歡酒
先從魚為什么喜歡“酒”說起。以鯉魚為例,相信很多野釣迷都看過鯉魚進食的視頻,大鯉魚就像豬拱地一樣在水下翻來翻去尋找腐植質。從理論上講,任何有機物在腐敗發酵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定量的乙醇,即酒的主要成分。
久而久之,通過先天遺傳基因的影響和后天印象的不斷加強,易于揮發擴散的酒精便成了鯉魚尋找食物的線索之一,它們會通過酒精的味道尋找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鯉魚能夠感知酒精的存在,但絕對分辨不出是曲酒還是散白,酒精并不在它們的“菜單”之上。我們使用酒米的目的是營造誘魚進窩、促其進食,這就是用酒泡米的原因。
在鯊魚可以發現400米外的一滴血的存在,并據此追蹤到獵物。
雖然淡水魚在這方面要遜色許多,但是釣點附近幾十米遠的魚還是有能力捕捉到食物氣息的。即便高濃度的酒精能使整個水庫的魚都感覺到,也不可能都誘來,只要路過的魚能被留下來一部分,收獲就相當可觀了。
二、酒米釣餌的特點
再說說釣餌。我們習慣使用的曲酒泡嫩玉米粒也有問題嗎?答案是:有。
嫩玉米粒經過酒的長時間浸泡,原本飽滿的外表將變得干癟堅硬,原因是酒精會把玉米粒中的水份置換出來,制作木制工藝品的技師們就是用這種方法使木質材料脫水的。
嫩玉米一旦脫水,就會干癟堅硬起來,作為釣餌,這顯然是一個嚴重的缺陷——釣餌過硬會給刺魚造成障礙,為了彌補這一缺陷,釣者在使用酒泡后的玉米粒時都習慣把整個鉤尖露出,這樣做又使魚鉤的隱蔽性變差。
盡管新鮮玉米粒的裝鉤方法與之類似,但事實證明,在盛產嫩玉米的季節里,新鮮多汁的嫩玉米粒的效果遠遠強于酒泡玉米粒,可見,相比酒精對魚的誘惑力,新鮮食物的誘惑力顯然更大。
酒泡玉米粒的起源已經無從查證,不過可以肯定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那個時候,除了收獲季節,人們很難獲得鮮嫩的玉米粒,用酒浸泡是唯一可以保存嫩玉米粒的方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保存方法也在一步步地改善,比如加入蜂蜜、中藥等成分,以提高它的誘魚效果;但不管怎樣改善,魚都不會對新鮮食物視而不見,前文所述的嫩玉米粒的效果強于酒泡玉米粒就是證明。
現如今,物質極大豐富,新鮮玉米或鮮玉米制品隨處可見,玉米罐頭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釣者不必非用酒泡玉米不用,也不必因沒有酒泡玉米而遺憾。另外,在沒有青玉米的季節,麥粒、毛豆、稻粒等糧食可以輕易得到,它們和玉米粒一樣,具有持久耐泡、不招小魚的共性。所以,釣者不必過于依賴酒泡玉米粒。
酒精成分雖然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但是畢竟有一些作用,該作用同樣可以在使用面餌時加以利用,釣者只需在開餌時加幾滴白酒或少量啤酒,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另外,面餌發酵后,很多釣友都棄之不用,原因是怕招來鰱魚,其實這個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只要霧化效果好的面餌都會招來鰱鳙,并不是因為發酵的味道。此外,發酵的魚餌會產生我們察覺不到的微量酒精,其腐敗的狀態更接近自然界中的魚類食物,兩者加在一起,對魚,尤其是鯉魚、草魚的誘惑力就明顯加強了。
有條件的話,筆者總會提前一天開餌,然后密封,用剩的魚餌一般不丟棄,帶回家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出釣仍然好使,這么多年,筆者一直是這么做的。
野釣——無論是釣具釣法,還是用餌技巧,都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因此,釣者的思維也要與時俱進——在一些傳統面前,不妨刨根問底;在新鮮事物面前,不妨多問幾個為什么,了解了本質,傳統即可突破和發展,事物也可以得到革新,這些個性化的釣技釣法可以使釣者面對錯綜復雜的野釣環境時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 上一篇: 自制釣草魚,鯉魚,鳊魚的馬鈴薯餌料配方
- 下一篇: 小藥的適合使用情況及搭配
猜你喜歡
- 2018-01-04 一款適合冬釣鯽魚的自制小麥餌料
- 2018-01-04 野釣高手自制餌料配制技巧,鯽魚鯉魚輕松入護
- 2018-01-04 雞肝垂釣餌料,魚獲最少70斤以上
- 2018-01-04 如何正確使用酒米玉米釣大魚
- 2018-01-04 這款自制釣鯽魚酒米窩料,錯過可惜
- 2018-01-04 豆渣也能做誘餌和釣餌,看看這些有效配方
- 2018-01-04 自制紅棗釣魚小藥通殺鯽魚鯉魚
- 2018-01-04 冬季釣魚最實用的自制餌料方法
- 2018-01-04 特別適合野釣的兩款餌料配方
- 2018-01-04 冬天蚯蚓釣魚還可以這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