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龍魚基本信息
中文名:美麗北梭魚
外文名稱: 亞洲人
別名:青龍、黃尾金龍、亞洲龍吐珠
拉丁名:
王國: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類別:硬骨魚
亞綱:新翅目
目:骨舌目
科:骨舌科
屬:骨舌魚屬
種類:美麗的北梭魚
命名者:Müller & , 1844
同義詞:Müller & , 1840
西班牙語名稱:Pez lengü
防護等級:瀕危(EN)IUCN標準
龍魚簡介
龍魚的學名是美麗骨魚,又稱亞洲龍魚、金龍魚。 它是一種古老原始的淡水魚。 原產于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島、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河流和湖泊。 成魚長50-65厘米,最長可達102厘米,可活數十年。 它性情兇猛,主要捕食活魚、蝦、水生昆蟲、青蛙等。成魚將卵產于口中,直至孵化成幼魚,故俗稱“龍吐珠”。 20世紀中葉以來作為觀賞魚而發展起來,因其鎧甲般的鱗片、鮮艷的顏色(金色、紅色等)和雄偉的外觀而備受關注。 已成為最有價值的觀賞魚類之一,有金龍、紅龍、綠龍等品種。 由于資源過度開采而瀕臨滅絕,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名錄附錄一。
龍魚特點
美麗的骨舌龍身體龐大而細長,樹干上覆蓋著大而排列整齊的閃亮鱗片。 它有一張大嘴,唇角有兩條觸手。 游泳時,它有一種悠閑的樣子,就像神話中的“龍”一樣。 ”,故名“龍魚”。 至今仍保留著遠古時期的物理特征,被譽為“活魚化石”。 具有很高的養殖和觀賞價值。 一種古老的淡水魚,下頜有觸須,身體兩側平坦,腹部有肋骨。
魚幼時的特點是有細藍色邊框,綠色背景,淺紅色,內有圓點。 當它長大后,淺淺的鱗片框會變成金黃色,金黃色的藍色或綠色的鱗片會到達第五排鱗片,橫穿整個鱗片。 深綠色背部除鱗片外,是深綠色背部與臀鰭的區別。 背部和尾鰭的上部應為深藍色。
它被黃金覆蓋,有五層鱗片龍魚養殖,類似于金條。 它很受中國商人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它的吉祥。 此外,龍魚還有幾個不同顏色的品種:“紅龍魚”、“綠龍魚”、“黃尾龍魚”等。
龍魚習性
龍魚是一種大型魚類,體形霸氣,游姿迷人。 閃閃發光的“鎧甲”,就像即將出征的統帥,盡顯王者氣場。 因此,無論從體形還是氣勢來看,它都是一種觀賞性非常強的魚類,受到人們的喜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龍魚是一種淡水魚,生活在自然界弱酸性的上層水域。 因此,在水族箱中,龍魚在上層活動時,水溫應在20至30攝氏度之間。 龍魚可以存活,但要保持在25攝氏度。 ---28攝氏度是最佳時間。 pH值應在6.5-7.5之間。 龍魚非常敏感,感知外界變化的能力很強。 外界的變化太頻繁或太大,會讓龍魚受到驚嚇,并可能導致生病。 因此,飼養龍魚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龍魚的良好狀態。 魚類生長環境的穩定。
龍魚分布
現有(原產地):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蘇門答臘島)和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半島和砂拉越)。
現有: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
現有和提出:新加坡。
該物種原產于越南的湄公河流域、泰國東南部和柬埔寨、緬甸的特納沙林、南部的果洛河、婆羅洲、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 該物種也被引入新加坡。
龍魚防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 年第 3.1 版 - 瀕危 (EN)。
被《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一列為受保護動物。
龍魚養殖
水質調整:
氯:靜置 48 小時或在陽光下干燥 24 小時。 若急用,可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硫代硫酸鈉(硫代硫酸鈉),攪拌溶解后即可使用。
氯胺:這種成分一般不會被提及,很容易被忽視。 也是養好魚的關鍵問題之一。 部分地區水質可溶性有機物濃度較高。 如果此時水廠直接添加氯,它可以與這些有機物結合形成一些致癌物質,對人體造成危害。 因此,水廠同時向水中添加氯和氨。 這兩種物質可以結合形成一種新物質,稱為氯胺。 氯胺不與水中的有機物結合,因此除去水中的氯后,氨仍會殘留在水中。 在水里。
精致的氮循環:魚缸里只要放了魚,就會向水中排放氨等廢物,水中的氨濃度就會升高。 當然,水中的有益微生物(硝化細菌)會分解氨并將其轉化為潛水氮。 然后硝酸鹽(有毒)轉化為硝酸鹽(無毒),硝酸鹽的濃度通過換水來控制和調整(因此需要定期換水)。
魚缸尺寸:
由于龍魚是大型魚類,所以魚缸的長度至少要1.5米,寬0.6米,高0.7米。 魚缸一定要加蓋。 龍魚是一種上層游動魚類,喜歡跳躍,在無人的時候跳出魚缸以避免窒息。
新魚進入魚缸:
新魚剛買來時,魚缸內的氣泵必須運行至少24小時,才能徹底消除水中的余氯。 如果您一直使用生物過濾器,那么最好讓水的pH值達到6-7,水溫達到25攝氏度。 向魚缸中添加少量食鹽(每 5 加侖或 20 升水約 1 或 2 茶匙),以降低真菌侵襲的風險,保持魚的健康并增加其食欲。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把新魚原來缸里的水取出來放回自己的魚缸里(如果原缸里的水沒有問題的話)。 最好收回1/3的水,以利于新魚對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 反應。 建議龍魚從小養起。
照明時間:
紅龍魚需要大量的光照,每天最好有4小時的光照。 其他龍魚也最好有8小時的光照。 有些養魚愛好者,比如養紅魚,喜歡用紅光照射紅龍魚,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龍魚的最佳光照是日光。 長期使用燈光會使龍魚的背部變暗。
過濾方法:
龍魚幼體太大,不適合養在水生植物中。 當魚缸較大時,過濾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 適合龍魚養殖的過濾系統主要有上部過濾器、外部過濾器、上部+抽砂過濾器、溢流過濾器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龍魚缸時,應考慮布置升水電機(沖浪泵)。 這有很大的好處:
1.可形成強勁水流,
2.增加水中溶解氧量,
3、更重要的是,龍魚可以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以保持魚體優美的體形。
4、防止龍魚翻鰓也很重要。 當鰓轉動時,即可修剪鰓。 在恢復期間,使用水泵可以撫平正在生長的鰓翼。
飼養密度:
如果飼養體長20厘米的龍魚,5平方米的水族箱可放養15條魚,15平方米可放養30條,40平方米可放養40條,200平方米可放養120條。 可見,應盡可能降低密度。
適時喂食:
如果龍魚進食時用力過大,就會撞到缸內一定的角度而造成傷害。 喂食時最好在缸的中間喂食。 龍魚是肉食性動物。 大多數龍魚的食物是青蛙、泥鰍、蟋蟀、金魚、蚱蜢、蝦等,喂食時存在一個加色的問題。 比如對于紅龍來說,喂養紅箭或者蝦會對紅龍起到一定的增色作用,因為紅箭和蝦的體內都含有紅色素。
12厘米以下的幼魚剛剛開始吃生餌。 這時候可以喂它們白粉蟲和剛去殼的蝦(一定要去掉頭尾,最好剝成蝦球,防止硬殼傷胃)、血。蠕蟲和其他更美味的誘餌。 少食多餐,每天喂四次。
15厘米左右的小龍魚可以喂普通黃粉蟲和蝦(小蝦最好去掉蝦劍),也可以喂1.5厘米的小魚。 此時的龍魚生長迅速,食量驚人。 可適當增加喂食次數和喂食量。
20厘米以上的龍魚可以喂較大的魚、蝦、泥鰍、肉類等餌料。 還可以投喂各種昆蟲等活餌,這些都是龍魚喜歡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讓這些餌料受到污染。
另外,龍魚的內臟尤其是肝臟也不適合飼養,因為其脂肪含量較高,會引起龍魚的疾病。 活餌中的金魚并不是好餌。 研究表明,小型水族箱中吃金魚的龍魚感染的傳染病或寄生蟲幾乎都是由金魚傳播的。 人工餌料最好使用脂肪含量較少的牛肉。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購買成品龍魚餌料。 但龍魚第一次喂人工飼料時,會很不習慣,需要人工馴服。
龍魚圖片
- 上一篇: 龍魚的喂養技巧及日常管理技巧分享!!
- 下一篇:
猜你喜歡
- 2024-01-11 龍魚養殖溫度為多少,多久換一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