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片
1.A(塔里木河是內陸河)
2.C(用長江運輸)
3.C(BD是亞洲的,A是內陸河)
4.D
5.A(東西經,南北緯,黑龍江最北,南海最南)
6.D(用排除法)
7.B
8.B(這題都不知道,你可以去死了......)
9.D(同上)
10.C(答案請看地圖冊)
11.D(同上)
12.C(同上)
13.D(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看地圖你可以發現,都分布在中國地圖雞腳的部分,并不是在雞胸)
14.A(京廣線是最近的)
15.C(這題不確定,應該是吧)
"涇渭分明"指的是?
詞目 涇渭分明
發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
【涇渭分明】亦作“ 涇渭自分 ”。亦作“ 涇渭自明 ”。 涇 渭 二水清濁異流,匯而不混。比喻優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然涇渭分明也是經過了不同時期的演變。
“涇渭分明”在古人筆下的大致分為兩種:
一、2000多年前的涇渭分明——《詩經》:“涇清渭濁。
《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傳說古時涇河的水清,渭河的水濁,兩河在交匯處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涇渭分明”指的是涇河水清,渭河水濁,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的界限很分明。
二、1000多年前“涇渭分明”——涇濁渭清
詩人杜甫在《秋雨嘆》中:“濁涇清渭何當分”;也還有詩云:“旅泊窮清渭,長吟望濁涇”。在唐代渭水原來是清澈見底的,而涇水是渾濁的。
根據現有資料的考證,渭清涇濁的變化發生唐代的鼎盛時期。
“涇渭分明” 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于甘肅,經陜西而入黃河;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于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涇渭分明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說的是是在涇水、渭水相會合處,清濁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認為是涇水濁而渭水清的。這據考證,唐代詩人杜甫的《秋雨嘆》中:濁涇清渭何當分,大概是這則成語的雛形了。那么,現在還能不能在兩河交匯處見到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觀呢千萬斤鱘魚從甘肅流入四川?仍然是可以的。但是,當我們來到二河匯合的地方,看到的卻是渭水濁于涇水。許多專家親赴實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涇清渭濁的現象。《現代漢語詞典》因此將這一成語解釋為:涇河水清,渭河水混,涇河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有人還就此撰文,認為是古人搞錯了,應該是涇清而渭濁。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真的是古人錯了嗎?實際上,從流經的地域來看,渭水自甘肅烏鼠山流經陜西入黃,流涇的是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涇水全程流經的是黃土高原,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就河水含沙量而言,應該是涇水大于渭水的。據統計,目前涇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輸送3.04億噸泥沙,平均含沙量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納入涇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輸送泥沙1.78億噸,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從數字上看,還是涇濁渭清,尤其在枯水季節。但到了現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區人類活動的原因,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也同樣為一個重要問題。由于渭河流經地區土壤所含礦物成份的原因,當渭河含泥沙量達到每立方米10公斤時,水色便呈赤黃色了。從表面上看,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涇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錯了,這是后人人為對環境發生的影響,不能不引起重視。因為這一成語的緣故,每年來涇渭會合處看涇渭分明的人不少。現在,當地人已經準備開發這一旅游資源,利用游艇,載送游人到涇渭分明去看。
- 上一篇: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烏龜,世界上最大的烏龜是?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猜你喜歡
- 2024-01-11 千萬斤鱘魚從甘肅流入四川,黃河九曲 唯福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