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鯨魚雖然擁有類似魚類的體型,但其身體結構與魚類并不相容。 鯨魚的心臟有心房和心室,用肺呼吸。 鯨魚是溫血動物,能產下活嬰兒。 雌性有乳腺,用乳汁喂養幼崽。 這更像是人類的特征,而不是魚的特征。 是的,鯨魚完全是哺乳動物。 科學家通過DNA測序確定,最接近鯨魚的物種實際上是河馬! 追溯到五千萬年前,鯨魚實際上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類似狼的爬行動物。 那么,鯨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海洋,并成為今天的龐然大物的呢? 下面將帶您進一步走進鯨魚的進化史,領略這段五千萬年神奇的進化史。
迷人的須鯨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藍鯨霍普標本
第1部分
重新定義鯨魚
首先,讓我們向您介紹一下真正的鯨魚。
鯨魚(鯨目)屬于鯨目一類海洋哺乳動物。 他們用肺呼吸,鼻孔位于頭頂。 它們是溫血動物。 它們的體溫可以維持在37°C。 他們的心臟每分鐘僅跳動 10 次。 它們厚厚的脂肪層可以用來保暖。 眼睛已經退化,視力很差,但耳朵非常靈敏,可以探測超聲波,有些鯨魚依靠回聲定位。 現代鯨魚可分為須鯨和齒鯨。 須鯨約有15種,包括藍鯨、灰鯨和座頭鯨。 雖然體型巨大,但它們只以濾食性磷蝦和小魚為生。 齒鯨約有75種,包括虎鯨和海豚等小型鯨魚,以及抹香鯨等大型鯨魚。 除了體型不同之外,須鯨和齒鯨的鼻孔也不同。 須鯨的頭頂有雙氣孔,而齒鯨的鼻孔則進化成單孔,可以控制吸入的空氣量,達到潛入深海的目的。 大多數鯨魚生活在淺水中,但也有少數生活在淡水中。
鯨魚種類列表
我們可以從分類學中看到線索。 鯨魚屬于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鯨魚亞目和河馬 - 鯨類亞目。 我們可以看到,鯨魚屬于哺乳動物中的偶蹄目,兩者都屬于偶蹄目。 偶蹄類豬和牛一臉困惑地看著自己的蹄子,沒想到自己距離這個海洋中的巨型生物如此之近。 而鯨河馬亞目下的河馬無法弄清楚,鯨魚唯一的近親就是河馬本身。 當然,這一發現最初震驚了整個生物界。 然而,最新的DNA測序確實也表明鯨魚和河馬是姐妹群體。 經過復雜的生物進化計算,生物學家將鯨魚重新分類為偶蹄目,并將其降級為鯨目。 與此同時,隨著大量化石證據的發現,鯨魚的生命秘密也逐漸為人所知。 下面我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鯨魚的進化過程。
偶蹄目亞目之間的進化關系
第2部分
回到水里
大家都知道,生物最初是逐漸從海洋遷移到陸地的。 生物進化往往是不可逆轉的。 兩棲動物在泥盆紀時期從魚鰭進化到腳趾,導致脊椎動物占領了這片大陸。 但大自然總是變幻莫測,爬行動物又回到了水中。 這樣的事件甚至還發生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三疊紀時期。 由于環境原因,一些海洋爬行動物魚龍等動物重新回歸水中,但在白堊紀時期仍然滅絕。 在始新世,這種回歸水的現象再次發生。
1978年,美國密歇根大學古生物學家菲利普·金格里奇在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麓發現了約5000萬年前的古生物頭骨化石,但無法確定物種。 不久之后,即1983年,這種動物的全身化石被發現。 通過詳細的模型重建,他們發現這種動物的中耳處有一塊突出的耳骨,但這種骨頭目前僅存在一種。 動物都有,那就是海洋里的鯨魚。 這一重要信息立即被金格里奇敏銳地捕捉到,他宣布找到了鯨魚的祖先,解開了鯨魚獨特身體結構的秘密。 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巴基鯨。
巴基鯨科,也稱為巴基斯坦鯨,是生活在 52 至 4800 萬年前的已滅絕獸類哺乳動物。 它們長1至2米。 它們具有典型的哺乳動物腳踝和類似于鯨魚的頭骨。 ,體形與狼、狐貍相似。 巴基斯坦蜥蜴的嘴里有鋒利的牙齒,表明它是一種肉食動物。 它的牙齒形狀與現代鯨魚的牙齒形狀相似。 現代鯨魚的耳朵結構已經退化,但它們對水流波動更加敏感,能夠敏銳地感受到環境的變化。 巴基鯨的耳骨也開始具有類似的結構。
巴基鯨復原圖和化石
印多希斯人(Indohyus),又名印多希斯人,生活在50至4800萬年前。 它是繼巴克鯨之后又發現的一種中間進化生物。 它的身體類似于浣熊,具有初步的游泳能力。 印多霍人的生存方式可能??與現代水麝類似。 受到攻擊時,它會在水中潛伏4至5分鐘,也會在水中伏擊獵物。
印多霍獸恢復圖
隨后,壓倒性的研究進展相繼發表。 1994 年,金格里奇的學生在巴基斯坦發現了 4900 萬年前的新化石。 這塊化石的結構很奇怪。 它不僅具有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爬行的特征,而且還具有在水下游泳的能力。 這種動物的尾巴比巴基鯨的尾巴更寬更平坦,后腿骨縮短并向后和向上傾斜,身體呈流線型,適合游泳。 因此,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哺乳動物從陸生向水生進化的過渡類型。 在短短一百萬年的時間里,鯨目動物就發生了如此明顯的結構變化。 這個新物種被稱為游走鯨。
走獸科生活在大約 5350 至 4170 百萬年前。 它們長約3米。 它們的胸部與鯨魚相似,后腿強壯,腳上可能有蹼,尾巴更寬。 陸游鯨魚生活在沿海淺沼澤環境中,捕獵時進入水中。 它還包括步行鯨、甘達克鯨和喜馬拉雅鯨。
陸游鯨魚恢復圖
安菲鯨和巴基鯨的骨骼比較
雷明頓鯨科生活在 49 至 4300 萬年前,是一個過渡物種。 它的鼻孔也位于口鼻部的前部,頭部變長,眼窩變小,上顎抬起,下頜未完全愈合。 與陸游鯨相比,雷明頓鯨的身體和鼻子更長,四肢更短。 它還可以在陸地上行駛并進入水中。 其分布范圍已擴大到埃及,說明其分布范圍十分深遠。
雷明頓鯨魚復原圖和頭骨化石
為什么鯨魚的祖先首先選擇進入水中? 這仍然是一個正在進行的研究主題。 主流觀點認為,白堊紀大滅絕之后,新生代哺乳動物在陸地上占據主導地位,捕食關系演化到與現代生態系統類似。 由于早期環境炎熱干旱,水資源成為生存的關鍵,生物常常在沼澤、湖泊等地方安營扎寨。 這個時候,像鱷魚一樣潛伏在水下埋伏就成了捕捉食物的好方法。 有些猛獸進入了水中,逐漸適應了水中的生活,進化成了后來的海洋霸主。
第三部分
征服海洋
4700萬年前羅德霍鯨的發現,使鯨魚的進化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2001年,該物種也在巴基斯坦地層中被發現。 對羅德鯨形態結構的分析表明,鯨魚已經從淡水遷移到海洋,能夠適應海水,分布范圍更加廣泛。
羅德霍鯨生活在 4700 萬年前,屬于原鯨科。 它的頭骨變得更大,頸椎開始收縮和縮短,它的耳骨變得與鯨魚的非常相似,但它的游泳方式不同。 紅藻一定是半水生動物。 它的后肢大且有蹼,用于在水中推進,尾巴粗,可用作舵。 這些骨骼特征的變化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水下生活,像水獺一樣游泳。 牙齒結構和成分證明它適應海水,可以在海洋中長期生活。
杜鵑鯨復原圖片及頭骨化石
由于鯨魚可以遠渡重洋,它們的分布范圍開始迅速擴大,到4200萬年前,它們的分布范圍與今天相當。 2011年在秘魯發現的化石證明了這一事實。 在第一批鯨魚祖先進入水中后不到一千萬年,鯨魚就已經分布在世界各地。 隨后,鯨魚的發現正式揭示了鯨魚的進化史。 龍王鯨已被證明只生活在海洋中,并且仍然保留有腳趾的四肢。
4200萬年前,鯨魚出現在秘魯,以捕食大型魚類為生
鯨魚科生活在45至3390萬年前,是始新世最大的海洋生物之一,體長18米。 分為龍王亞科和龍王亞科。 科(Dorudontinae)。 龍王鯨的尾巴上有一個鰭狀器官,可以幫助它快速游泳。 它也有三指后肢,但它們太弱了,無法支撐身體,所以龍王鯨在海洋中完全存活下來。
龍王鯨化石及修復圖片
但龍王鯨并沒有繼續進化。 由于其細長的身體無法適應深海的壓力,再加上環境的變化,逐漸滅絕了。 然而,小型鯨目動物卻憑借強壯的肌肉和短小流線型的身體,能夠躲避新近紀海洋霸主巨齒鯊的攻擊,在寒冷的北極和南極生存,并不斷進化,形成了現代動物。 鯨魚有兩種,須鯨和齒鯨。
須鯨躲避巨齒鯊的追擊
最早的須鯨可能沒有鯨須(這些鱗片是由現代須鯨的牙齒演化而來,用于濾食),而齒鯨還沒有“瓜器官”(現代齒鯨大腦中的器官,用于濾食)。用于回聲定位)。 在數百萬年的時間里,完全融入海洋的鯨目動物迅速進化成多種物種,導致鯨魚物種迅速多樣化,并持續至今。 直到后來,海豚等齒鯨進化出了用于回聲定位的聲納系統和導航功能,藍鯨等須鯨也可以利用鯨須濾食海洋浮游動物。 它們還進化出了控制大腦和心臟血液流動的功能,使得它們只需定期到水面換氣就可以在深水中呆很長時間。
須鯨使用鯨須進行濾食
用于齒鯨回聲定位的瓜器官
隨著鯨魚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水生,它們的鼻孔也越來越靠后。
鯨魚進化史概述
第四部分
現代鯨魚的體型增大
現代巨型鯨魚在 450 萬年前才開始出現。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部分鯨魚之所以開始體型變大,是由于上新世氣候寒冷,季節跨度寬,導致春夏季節解凍后營養物質在海岸積累,吸引了大量鯨魚前來捕鯨。浮游動物的數量,它們通過洋流被推向海岸。 沿著海岸聚集。 大量浮游生物的積累降低了鯨魚進食的難度,因此依靠濾食的須鯨可以快速補充營養。 鯨魚吃得越多,它們在海洋中航行的時間就越長,競爭力也就越強。 此外,它們的大體型使它們不太可能被掠食者覬覦。 經過長時間的選擇,鯨魚變得越來越大(主要是須鯨)。 ,最終形成了現代世界上最大的動物。 相比之下,齒鯨體型略小,但定位能力出色,更擅長游泳和狩獵。
須鯨變得巨大的時期恰逢北半球開始越來越多地被冰川覆蓋的時期
須鯨用它們的大嘴過濾磷蝦和魚類的食物
須鯨物種之間的系統發育關系
齒鯨物種之間的系統發育關系
逆戟鯨
鯨魚作為進化程度最高的哺乳動物,不僅進化出了可以回聲定位的器官,而且還擁有極高的智力。 海豚的大腦發育水平甚至可以達到20%以上,成年海豚的智商相當于6至7歲的兒童。 海豚、白鯨等能夠解決復雜的問題,并嘗試與人類交流,因此深受人類喜愛。
海豚
白鯨
鯨魚依靠獨特的語言在海洋中進行交流。 深海中低頻的鯨叫聲給大海增添了深度和空靈。 解決鯨魚語言的謎題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愛好。 這條名叫愛麗絲的鯨魚,被稱為“最孤獨的鯨魚”,也讓無數人感嘆。 知道故事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告訴大家。 播放下方鯨魚空靈的聲音,一起感受深海的魅力。 (害怕深海的人要慎重)
新研究表明鯨魚在“碳中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頭鯨魚可以攜帶19萬至190萬噸碳,鯨魚死亡后,可以將這些碳攜帶到海底,從而減少空氣中的碳含量。 沉入海底的鯨魚也會在海底建立一個龐大的分解者生態系統,可以持續一百多年。 這被稱為“鯨魚墜落”。 一次“鯨落”可以維持數以萬計的生命形式的生存。 鯨魚瀑布、海底熱液、冷泉一起被譽為深海生命的“綠洲”。 然而,這些可愛的生物卻遭到迫害。 由于鯨脂、鯨須等資源寶貴,20世紀開始的捕鯨活動將鯨魚尸體暴露在海面,向空氣中排放大量溫室氣體,間接影響海洋生態。 盡管國際命令禁止捕鯨,但日本、冰島、挪威、俄羅斯等國仍然大量捕殺鯨魚。 生態保護和瀕危動物保護的國際化仍然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茂名出版社編輯部
視頻簡介
提到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相信大家映入腦海的就是穿梭在蔚藍大海的鯨魚。藍鯨,體長可達34米,體重可達190...
猜你喜歡
- 2023-11-09 釣魚新手不知道怎么綁魚鉤?栓法怎么用
- 2023-11-09 poeciliareticulata孔雀花鳉(麗麗魚)孔雀魚的表現
- 2023-11-09 浦江諸暨安華水庫: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 2023-11-09 常見的月光魚雖不多,總可以找見屬于你喜歡的
- 2023-11-09 入秋以后就是大魚季,大青魚被成功釣上岸
- 2023-11-09 藍環章魚的事:體內含有劇毒的頭足綱軟體動物
- 2023-11-09 (釣魚技巧)斷線跑魚怎么辦?細節決定成敗!
- 2023-11-09 用大力馬線還是尼龍線,哪種更好?
- 2023-11-09 釣魚竿怎么接子母線?魚竿魚線接法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