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桃花水母又名“桃花魚”、“降落傘魚”,生長于溫帶淡水中。 其形狀如桃花,多出現在早春桃花盛開時。 因此,我國古代稱它們為“桃花魚”。 但古人明確指出,桃花魚“非魚,生于水中,故名魚;生于桃花開時,故名桃花魚”。 這種正確的認識在幾百年前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它們完全透明,就像一把把透明的小傘悠閑地漂浮在水中。 它們呈圓形,無頭無尾,晶瑩剔透,柔軟如絲。 它們的身上長滿了觸手,就像落入水中的桃花在表演“花樣游泳”。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們中間有五個呈桃花狀分布的觸手狀物體。 它們在水中上下撲騰,悠閑而滿足。 它們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古老而稀有的腔腸動物,已經存在了至少六億年,是地球上最低等的生物之一。 由于它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活體制作標本難度極大,因此其稀有程度堪比大熊貓。 有2種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
身體特征
桃花水母的身體僅由兩層細胞組成。 體內有一個腔,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地方。 它相當于其他動物的腸道桃花水母,是腔腸動物。 它可分為三個主要部分:一是圓形傘體,通過收縮和擴張來游泳; 第二個是觸手,用于在游泳時控制運動方向,并覆蓋有刺細胞,用于捕獲和麻痹獵物[1]; 三是其他部分,包括生殖器、膜、消化系統、平衡囊等。口面向傘的底部,位于管的末端,有4個唇。 食物在這里被吞咽,不消化的殘渣仍通過嘴排出體外,所以桃花水母的嘴也充當了“肛門”的作用。 傘的邊緣有一層水平膜,這是息肉的共同特征。 桃花水母傘緣上的觸手數量為280至444條,沿傘緣分兩層排列,根據長度和插入位置分為三級。 其中,主觸手為一級,共有4條觸手,明顯比其他觸手更長。其長度約為傘直徑的2/5至2/3; 它位于主觸手之間并與它們處于同一水平
上面生長的其他觸手為二級觸手,數量為20至29條; 第一級和第二級觸手周圍的觸手為第三級觸手,數量為256至412。當水母沉入水中時,其觸手向上延伸成長線狀; 當它上升或朝某個方向移動時,觸手的遠端會逆著移動方向彎曲。 透過晶瑩剔透的海水,成千上萬只錢幣大小的桃花水母和神秘的精靈,在水中一開一合,翩翩起舞; 當一縷晨光照射在水面上時,水母浮到水面享受陽光; 一陣秋風吹過,精靈們慢慢潛伏在綠色的水草周圍。 桃花水母靜靜地漂浮著,就像水面上漂浮著的桃花花瓣。 它無頭無尾,晶瑩剔透,柔軟如絲。 它在水中一脹一縮,悠然自得地漂浮著,就像一個降落傘在空中緩緩起落。 在清澈見底的水池里顯得格外美麗。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習性
桃花水母晶瑩剔透,在水中優雅地游動。 它的傘體不斷收縮和膨脹,迫使下傘腔內的水排出體外,從而緩慢地向相反方向游動。 當它遇到食物時,觸手上的刺絲囊會射出刺絲,刺傷獵物,使獵物瞬間中毒死亡,然后用觸手將其帶入口中,吞入胃中。 桃花水母多以水蚤、小線蟲、小癬蟲、小蝌蚪、小魚苗等為食。早春在我國見到的桃花水母是成熟的水母體,分雄、雌。 此前人們認為雄性和雌性桃水母在外觀上沒有區別。 經觀察,觸手細長,向上延伸的觸手為雌性。 觸手短而粗,下垂的觸手是雄性。雄性和雌性會人工繁殖桃花水母
卵子和精子被排入水中。 卵受精并發育成覆蓋有纖毛的微小浮游幼蟲。 幼蟲的一端接觸到巖石、土壤等異物后就固定下來,發育成非常小的樹枝狀息肉。 水螅體能熬過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來年春天就會發芽繁殖,產生水母。 水母成熟后,會進行有性繁殖。 1993年在秭歸發現的息肉只有0.3毫米長。 2002年,在人工繁殖條件下又發現了一種水螅體。 水母進行有性繁殖產生水螅體,水螅體進行無性繁殖產生水母。 這在動物學中稱為世代交替。 這可以解釋為什么桃花水母會突然出現,然后在幾天或十天后又悄然消失。
編輯本段居住環境
水螅體對環境要求很低,而水母一旦分離出來,對環境和水質要求很高。 最適宜生長的環境是無污染、人類活動痕跡少的微酸性水體。 水溫不宜高于35攝氏度。 如果水質受到污染,幾天之內它們可能就會滅絕。 當環境適應后,水螅體會自然地與水母分離; 當環境不利時,水螅體會長期吸附在水下或巖石縫隙中,世代生存。
明萬歷三十七年《貴州志》就有“桃花魚”的記載。 這是世界上對桃花水母的最早記錄。 清雍正三年的《古今圖書集》中對桃花水母有詳細、生動的描述:“桃花水母,形如榆莢,大小不一,蠕動不已。”而且在水里游動,它一動就一縮一縮,人一捏手指,它就能開合,就像魚不懂得躲避人一樣,從水中拿出來也是一樣。一個儲物碗,從水里看,就像一縷唾液,柔軟,沒有形狀。” 清道光十九年《貴州志》中有“桃花魚出赤溪”的記載,“桃花初開,有紅、白兩種,花開之后就沒有記錄了。” 其他古書中還記載:“桃花魚,形圓,薄如蟬翼,浮于水面如八字形”。 當它出現時,有人說:“桃花是生死,桃花一旦消失,就什么都沒有了。” 在秭歸,“桃花魚”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名字,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漢王昭君為了漢胡和解,在塞外聯姻。昭君出塞
結婚前,我回老家探親。 我懷里抱著琵琶,坐在赤溪河的船上,深情地彈奏著一首琵琶線。 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晶瑩的淚珠滴進河里,頓時變成了一條透明的桃魚。 世界上第一次用現代動物學方法和標準記錄桃花水母是在1880年,標本采自英國倫敦,命名為桃花水母。 大約半個世紀后,世界各地相繼發現,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等溫帶地區,大洋洲也有發現。 我國的桃花水母最早于1907年用現代科學方法記錄,由日本人采集,并被日本學者邱謙命名為河合桃花水母。 在我國又稱宜昌桃花水母。 根據已查明的資料,可以肯定的是,我國對桃花水母的認識比歐美國家至少早了270年。
學術價值
桃花水母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桃花水母以其獨特的生命形態記錄了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 作為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物種,其地位并不亞于大熊貓。 其獨特的基因對現代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也為研究和了解物種的遺傳學和進化提供了條件。 如果這一珍貴物種滅絕,不僅是我國物種多樣性的喪失,更是我國古代記載的“桃花魚”文化資源的永久喪失。
雖然我國桃花水母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但由于桃花水母生活的水體水質受到污染,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生態失去平衡。 目前,全國能采集活體桃花水母的地方只有兩三個。 保護桃花水母的呼聲引起了國內學術界和各方面的關注。 在我國,由于對桃花水母的研究起步較晚,這一珍稀物種被排除在保護物種之外,錯過了很多保護機會。 近年來,湖北秭歸、四川瀘州丈壩等地相繼發現桃花水母,對于渴望研究它的中外專家學者來說,猶如春雷。 然而,由于三峽水庫蓄水,秭歸桃花水母面臨失去家園的災難。 在中外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秭歸桃花水母開始“遷徙”到北京。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原所長宋大祥認為,秭歸桃花水母異地養殖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為此,他們只能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進行小規模的試驗。 今年3月30日,宋大祥院士在完成瀘州丈八桃花水母實地考察后指出,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丈八水母的生存環境變得非常脆弱。 對此,瀘州市政府決定斥巨資保護這些“水中大熊貓”。 對發現桃花水母的地區,要成立專門管護小組,對所在地進行定點檢查。 在其出現的高峰期,應有專人看守,勸阻打撈者。
- 上一篇: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 下一篇: 北京海鱸魚多少錢一斤,價格是多少呢?怎么吃?
猜你喜歡
- 2024-01-12 桃花水母有毒嗎,毒性大嗎
- 2024-01-12 桃花水母能活多少時間,可以當寵物養嗎
- 2024-01-12 桃花水母可以養嗎,怎么養
- 2024-01-11 桃花水母有毒嗎,毒性大嗎
- 2024-01-11 桃花水母能活多少時間,可以當寵物養嗎
- 2024-01-11 桃花水母可以養嗎,怎么養
- 2024-01-10 桃花水母是什么動物?
- 2024-01-08 桃花水母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無脊椎動物標本館李樞強
- 2024-01-08 “水中活化石”的桃花水母是從哪里來的?
- 2024-01-08 (李向東)桃花水母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