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使用磯竿或海竿垂釣鰱魚和鳙魚時,眾多釣友傾向于選用水怪,但實際操作中,采用水怪進行浮釣鰱魚和鳙魚存在諸多弊端。首先,在拋投過程中,鉤子很容易回彈并搭在主線上,或者相互纏繞,從而降低了釣魚的效率。其次,餌料的軟硬程度和霧化效果也需要精確控制,否則很難有所收獲。即便霧化和軟硬掌握得當,釣魚的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與改裝后的炸彈鉤相比,效果相差甚遠,更不用說與自制帶有餌簧的米字鉤相比了。抱歉再次提及,但廠家們或許不夠聰明,然而若想獲得這種性能卓越的鉤子,唯有親自制作,因為市面上尚無此類優質產品。我建議釣具生產廠家們,不應僅限于在魚缸中做實驗,而應向社會公開,通過有獎的方式征集新產品的研發,否則將無法滿足戶外釣魚活動迅速發展的需求。
釣鰱魚和鳙魚時,多數釣友都熟悉使用拋竿(包括磯竿和海竿)這一基本技巧。他們通常不會使用水怪,而是選擇自己改裝的炸彈鉤,因為這樣往往能取得更佳的成效。只要餌料選擇得當,使用方法正確,就能將水庫或湖泊中的鰱魚和鳙魚幾乎一網打盡,這絕非夸大之詞。對炸彈鉤進行改造時,首先需將系于餌簧頂端的線環向下移動,使其緊貼圓簧;接著,將彈簧的直段穿過塑料分線管;然后將鉤子置于腦線結之上;最后,用鉗子將其夾緊固定。
將餌簧的安裝高度提升至原位置以上大約2厘米,這看似微不足道的2厘米差距,實際上卻導致了餌團與周圍鉤子之間相對位置的改變,進而使得魚兒在吞食餌團上脫落的小顆粒餌料時,更容易被鉤子捕獲。裝鉤餌的技巧包括,首先將餌料緊實地在餌簧上握住,隨后將鉤子輕柔地嵌入餌團的邊緣,需留意不要將鉤子嵌入餌團過深,確保鉤子在餌料入水后輕微霧化時,能夠從餌團中自行脫落并垂直下沉。
如此設計,掛鉤在拋投過程中不會反向纏繞主線,也不會在空中互相交織,一旦入水,便會均勻地垂掛于餌團四周下方。這屬于常規的掛鉤技巧,只要餌料的軟硬度和霧化程度適宜,采用這種常規的掛鉤方式,便能達到良好的釣魚效果。
在實施拋竿炸彈鉤進行鰱、鳙浮釣的過程中,首先需挑選一個隱蔽且水深較深的釣點,接著制作窩區(所用的誘餌需柔軟,入水后迅速散開),隨后裝配釣具(需先將釣竿的主線依次穿過竿上的各個過線孔,再依次穿上定風墜、太空豆、4號短尾陀螺漂,以及另一個太空豆,并在主線頂端打一個能夠掛上炸彈鉤的活結),最后將炸彈鉤掛在活結上。釣具裝配完畢后,便可以開始上餌釣魚。通常一個釣點只需配備1至2根釣竿,最多不超過3根,若是超過這個數量,反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垂釣的深度控制在50至150厘米之間,這一標準會根據水域狀況和魚類大小進行調整,若魚兒體型較小且水域面積寬廣,則宜選擇較淺的水層;反之,若魚兒體型較大而水域面積較小,則需選擇較深的水層。在發現魚漂出現黑漂或橫向快速移動的現象時,應迅速提起魚竿進行捕撈;而當魚漂平躺不動時,應立即進行餌料的添加。在拋投餌料鉤入水時,應稍微超出魚窩區域,待風力穩定并餌鉤沉至水底后分享使用海竿浮釣鰱鳙魚的經驗和技巧必看,餌鉤會自然回到魚窩。若所釣魚點的水深超過20米,則無需使用定風墜,建議使用自動沉水的主線,并且要選用柔軟且霧化速度快的裝鉤餌料。
鰱魚和鳙魚的餌料種類繁多,網絡上的介紹琳瑯滿目,市售的鰱鳙餌料更是堆積如山,各具特色。然而,我認為市售的鰱鳙餌料的效果遠不及自己調配的餌料。這是因為大規模生產需要考慮便于運輸和長期保存的因素,導致其效果與自制餌料相比明顯遜色。在網上,我發現許多釣友分享的自制餌料配方都相當出色。餌料的好壞很重要,正確的使用方法更重要。
- 上一篇: 水下竹葉多怎么釣魚
- 下一篇:
猜你喜歡
- 2025-07-01 分享使用海竿浮釣鰱鳙魚的經驗和技巧必看